为埙消得人憔悴
李老师用埙曲打动着过往的行人,很多人因为爱他的埙乐而走了进来,成了朋友,李老师戏称自己是饭馆里的“三陪”,因为只有帮爱人经营好这间小饭馆,自己的“埙”事业才能更加稳固。由于饭馆的客人增多,李蕴林老师带我们来到店后面的一幢单元楼里,在这个简单的两室一厅的进门处,悬挂着“兰山坊”的牌匾。进门处的两排架子上,摆满了陶埙,李老师随手拿起一个又吹奏了一曲,他说:“放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不太满意的。”他还告诉记者,由于生活所迫,他曾经制作了一些工艺埙出售,但因为不能够吹奏乐曲,误导了一些爱埙的人。所以,他现在不再制作那些只能看不能吹的埙了。
李蕴林少年时曾居长安汉城内,在秦砖汉瓦的怀抱里,他骨子里生来仿佛就带有一种对泥土的眷恋。他说,现在,他正在创作一组关于贺兰山岩画的埙曲,学者卢斌得知李蕴林痴谜于埙,特作《埙赋》:“埙列器乐,始于先民。尧舜造埙,天宝地珍。其材为泥,道法自然。其形古朴,其声荒蛮。音浊而沉,浑厚委婉。可抒大漠豪情,可发关山气寒。幽深苍凉,空灵辽远。雅俗相济,儒道互兼,富庄骚诗思之遥寄,通秦汉雄风之极观……”
一位英国音乐评论家在聆听埙乐后惊叹:“埙几乎和华夏民族一样古老,它那特有的音色非常迷人,这种奇特的乐器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
李蕴林是制埙专家,他制作的陶乐器被我国著名埙演奏家刘凤山先生称为国内第一,刘先生教学和演奏用的埙全部出自兰山坊。李蕴林制作的专业陶笛在业内更是有口皆碑,我国目前最大和最小的演奏陶笛均是李蕴林所制,他的得意弟子、也就是他的儿子,也是演奏陶笛的“小专家”了。
很多人评价李蕴林是“埙痴”,他总是一笑置之,他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艺术,使中国古埙的美妙音乐穿越了国界,打动了众多国际民间艺术家和爱好者。
据介绍,李蕴林的大哥、二哥也都是埙演奏和制作专家。大哥在古都西安经营着一家陶埙作坊,二哥已经编纂出中国唯一一本集外国名曲、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于一体的埙练习曲。
链接:
天唤玄音———埙
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更使我们体会到一幅蒙眬而令人神往的艺术画面:秋天是金黄色的,是冷静的,是令人深思的,时光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秋风扫落叶的现实,又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这就是立秋之音。
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浊而喧喧然,寄托了古代文人雅士面对时光长河流逝如斯的失落感,但时光仍在无情地推进;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悲而幽幽然,融汇了古代墨客骚人们对封闭而沉重的中国历史无可奈何的批判精神,但历史仍然在按中国既定的轨迹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这就难怪它“质厚之德,圣人贵焉”了。
(来源:宁夏网-现代生活报)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