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起步 83岁开课
对叶林的采访在广州番禺沙湾三稔厅进行,此地在广东音乐史上举足轻重。
百余年前,这里是广东音乐人、粤剧名伶的聚集地,“何氏三杰”在此谱出《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百年之后,83岁的老人叶林由北京千里南下,倾力奔走,试图唤醒大众对广东音乐的重视和了解。
三稔厅前,先人手植的三稔树亭亭华盖,叶林每次置身于此,似乎能感应到广东音乐的脉动:“好像与‘何氏三杰’有一种神交,让我的心静下来,思考很多东西……”
■人物小档案
【叶林】
叶林,1922年生,广东惠阳人,1938年参加革命,在广东、福建、上海、江苏、北京等地从事音乐舞蹈工作达60余年,担任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编导学会顾问、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原艺术局专员等职务。1993年起任文化部国家级文华奖历届评奖委员会委员。由于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艺术活动,1993年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为何不会拉胡琴成为遗憾?
学西洋音乐爱广东“私伙局”
“我这一辈子最幸运的是‘三统一’———个人的兴趣、从事的工作和研究的课题从没离开过音乐圈。”叶林直言,音乐已融入自己的生命。
少时的叶林就读于中山大学附属学校,从小便不太“安分”。13岁参加学生运动,被父亲送到香港读了两年英语,回到广州仍然“不思悔改”。16岁便投身革命,加入新四军在苏北地区负责文艺宣传工作。解放后进入文化部艺术局工作,曾任音乐舞蹈处处长,退休前担任文化部艺术局专员。
如今,83岁的叶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能操作电脑上网,随身还带着摄录机当“DV一族”。老人喜欢和初次见面的人开玩笑:“你猜我多少岁?”结果很少有人能猜中。老人将健康长寿归功于音乐,“音乐一响,心里马上安静下来。”
叶老的音乐之旅从福建音专起步,主修西洋音乐,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对广东音乐耳濡目染,在他心里埋下了深深情结。叶老至今常想起读书时扒着窗缝看“私伙局”排练,常想起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时,在狱中度过端午节,窗外传来《赛龙夺锦》音乐……时至今日,多接触西洋音乐、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只会弹钢琴拉小提琴,不会拉胡琴,成了叶老的一大遗憾。
80岁起步弘扬广东音乐
闭关十个月邻居忍不住“投诉”
退休后,叶老担任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长居北京。三年前在中山举行的一次广东音乐座谈会,成了他推广广东音乐之旅的起点。为准备座谈会的发言,他埋头研究了几个月,这也是他第一次深入了解广东音乐。研究使他重识广东音乐的精妙,却也令他对广东音乐的生存现状心急如焚。
座谈会上,他的观点得到了全场的支持和肯定。会后叶老痛下决心:“要用三年时间将广东音乐摸个透”———尽管当时他已80高龄。
为了深入研究广东音乐,叶老追本溯源地找到了广东音乐重镇———广州番禺沙湾。去年12月,他出席了在番禺沙湾镇召开的“何氏三杰”研讨会,这次的经历让他更强烈感受到了振兴广东音乐事业的历史重任。他立下重誓:“给我一年时间,一年后我会回到沙湾,开课讲授广东音乐。”
从沙湾回到北京,叶老闭门谢客,苦心钻研。他的书房里堆满了朋友们寄来的和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差不多有几百斤重,此外还有一百多张光盘。十个月里,叶老一边聆听音乐,一边翻查资料,编写出了一套广东音乐欣赏讲义。叶老的废寝忘食让担心他身体的老伴颇有意见,更有意见的还有邻居:“你们家老叶怎么半夜还在放音乐啊!”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