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嘉宾云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吉普森音乐教育国际大奖资助项目《教学生唱家乡的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启动暨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教育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
吉普森音乐教育国际奖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和吉普森基金会,为表彰各国模范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机构在音乐教育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而创立的。在2010年8月于北京举行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将吉普森国际音乐教育奖颁发给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谢嘉幸教授,并要求将奖金全部用于《教学生唱家乡的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项目。鉴于广西艺术学院多年来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并已着手开展这个项目的基础工作,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决定与广西艺术学院合作该项目,并委托该院民族艺术系具体落实。
谢嘉幸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以及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许多优秀的音乐文化已经失传,许多孩子不了解自己的音乐母语,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为了使广大的孩子能够了解自己的音乐文化,我们提出了《教学生唱家乡的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这一课题,旨在重新恢复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孩子对自己民族地方音乐的了解。广西是中国西部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民族音乐失传得也非常严重。《教学生唱家乡的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课题力求通过对广西音乐教师的培训及在学校推广地方民歌的教唱,恢复日渐淡漠的音乐文化传统,让更多孩子了解本民族的音乐。谢嘉幸教授介绍,课题启动以后,将主要做以下方面工作:以广西为试点,开展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调查,对广西民族音乐资源及学校教育开展系统、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和研究;开展广西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培训,帮助广西的音乐教师了解掌握本民族的音乐,从而能够教唱自己民族的音乐;编写广西的乡土教材,在学校开展地方民歌、民间音乐的教唱,通过对广西11个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梳理,节选优秀的音乐编写教材;帮助学校建立民族音乐学习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库,制作广西民歌的多媒体音乐资源库及网络平台;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材料,等等。
启动仪式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还与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签约,合作共建“教育实训基地”,以借多方合作之力,不断推进“民歌艺术进课堂”的实践,推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
活动最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的同学还进行了民族音乐的展示,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广西各民族民歌令与会人士为之陶醉。(编辑:落山)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