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晚七点,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周耘教授应邀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为华科学子带来一场名为《世界音乐》的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世界上多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周耘的到来受到华科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讲座从内容上大体上可分为“世界音乐的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音乐与环境的交融”四部分。周耘结合自己日本留学和近年来在各地采风的经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表演,以及大量的图片、音响、视频资源,为听众详细解读了世界音乐这个概念的形成、发展和被人们认识和接纳的过程。此外,周耘还着重介绍了印度的西塔琴、土耳其的弹拨乐器、西非“会说话的鼓”、东非布隆迪圣鼓、菲律宾口弦等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乐器。
身为民族音乐学家,周耘在民族音乐学和传统音乐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在这场讲座中,周耘用独特的视角,为听众讲述了中国的民歌,以及“毛眼眼”等中国音乐中流传的趣话以及历史典故,有的令人捧腹,有的却引人深思。
此外,周耘还谈到音乐的国际化问题,从狭义上看,各国的音乐观都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有所不同,音乐观念的多样性是促进各国间不断交流的重要原因,但从广义上看,音乐其实是无国界的。(编辑:行者,稿源:武汉音乐学院)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