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德国是欧洲乃至世界先锋音乐的重要发源地。1946年,达姆施塔特的暑期训练班拉开了战后序列音乐发展的帷幕,奠定了先锋音乐的基石。1951年,科隆广播电视台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把振荡器发出的声响作为磁带录音制作的电子音乐的音响素材,引领了战后序列音乐新风尚。
长期在德国的专业深造和实践经历,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使谢亚鸥对当代音乐情有独钟。其实,她对现代音乐的热爱,最初纯属偶然。刚到斯图加特音乐学院求学不久,谢亚鸥的指导老师黄婉莹女士就建议她去旁听一个关于克拉姆钢琴套曲《大宇宙》的系列讲座。这门别开生面的选修课由两位教授共同开设,先由一位作曲教授从作曲技法角度分析讲解作品,然后由一位钢琴教授介绍所需要的特殊演奏技法,展示演奏者如何才能把近乎天书般的谱面变成钢琴上那些奇妙的音响。
一年后,作为讲座的结业典礼,学校在斯图加特威廉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由参加讲座的部分同学合作演奏全套作品。演出前三天,突然有位同学临时因故不能参加,谢亚鸥被主讲教授相中临时救场,演奏套曲的其中四首,结果大获成功,以至有教授评价她“就像是从小弹克拉姆长大的”。这次偶然的救场经历使她一夜之间闻名全校,并从此与现代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克拉姆一直是她百演不厌的保留曲目。
2008年,这位在欧洲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年轻钢琴家,与希腊旅德钢琴家Prodromos Symeonidis联合创办了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乐团的六位成员都是常驻柏林的国际先锋音乐演绎名家,洋溢着无限的音乐激情和才华,充满艺术灵感和创新。他们的艺术风格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
钢琴与打击乐器形态不同、风格迥异,音质、音色亦相差甚远,但均以敲击发出音响和共鸣,两者结合却能碰撞出和谐旋律,创造出异彩纷呈的听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既互为补充,又丰富了各自的音色和演绎方式。钢琴、打击乐器二元组合,也为作曲家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创作空间。指挥家的加入,使作曲家也有充分的余地运用最能表现先锋音乐特点的音乐语言和最繁复的音乐织体。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的定位已超越室内乐范畴,具备了交响乐的音响色彩。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