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晚,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我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及民乐系联合主办的《2011年西安首届“南音回长安”演出活动》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
南音,也称“南乐”、“南管”,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中原移民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在随后的流传过程中,南音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古乐”。它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南音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民间原称“乐器”、“细乐”。是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西安鼓乐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千余年的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大型套曲的音乐形式。西安鼓乐称之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9年10月西安鼓乐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活动邀请了厦门市职工艺术团、厦门南音乐团与西安音乐学院的“西安鼓乐艺术团”,同台献艺,也是两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在古都长安对接。
厦门市职工艺术团和厦门南音乐团分别演奏了《出庭前》、《百花图》、《八骏马》、《出画堂》、《梅花操》等著名南音古曲。我院“西安鼓乐艺术团”演奏了《婆罗门引》、《雨霖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等经典乐曲。
“福建南音”和“西安鼓乐”首次在古都长安联袂献演,让我院师生真实地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编辑:落山,稿源:西安音乐学院)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