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集交响乐演奏、山西民歌演唱、多媒体 LED 运用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形式——音乐诗画《山西随想》今晚(13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首演,这是山西省首次特邀国内著名作曲大师徐振民专为山西量身定制的一部作品。
去山西寻找音乐的“根”
去年一年,徐振民先生在北京举办了两场交响作品音乐会,这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当他准备好好休息一下时,在著名指挥家姜金一先生的力荐下,山西省歌舞剧院找到了他,请他创作一部关于山西的交响乐作品。徐振民先生被山西丰富的音乐资源所吸引,决定接下这个繁重的任务。他说:“音乐是有‘根’的。”9月份,第二场音乐会刚一结束,他便不顾劳累、马不停蹄地赶往山西去寻找音乐的“根”,晋祠、平遥、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雁门关、云冈石窟,民歌之乡河曲、左权……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大堆的乐谱、录音、录像资料,让他满载而归。
“回去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到底用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山西,最后还是决定以山西民歌为基础,创作出这部管弦乐组曲。因为随想曲更能融入作曲家的感情,体现作曲家自身的感受,令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
要从灿若繁星的山西民歌中选取出适合改编成管弦乐的民歌谈何容易,而且民歌大都很短,很难改编成管弦乐,这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但徐振民先生做到了。彰显着山西特有音乐文化符号的《今日西口》、《往事的回忆》、《欢歌笑语》、《桃花红杏花白》、《节庆》、《人说山西好风光》等乐章从他的手中流泻而出,构成了一部独特的《山西随想》。山西不仅盛产“煤”,更能创造“美”
徐振民先生将《山西随想》的特点总结为三个字:“爱”、“美”、“颂”。他解释道:“爱”,是对山西这片黄土地的深情与热爱;“美”,是将山西人民创造的音乐以管弦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山西不仅盛产“煤”,而且更能创造“美”;“颂”,是对山西、对人民、对祖国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