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 教授)
内容提要:
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宏观目的出发,分析了技能技巧课"一对一"小课堂教学形式的优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把握小课堂教学形式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和责任,近而提出了改进小课堂教学及管理的主张和办法。
关键词:教学形式 "一对一"主导作用
内容类别词: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音乐鹡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学的原则、组织形式、方法等都必须通过音乐教师的有效工作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由于音乐技能技巧课具有其殊性,致使中外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大都采用"一对一"的小课堂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难以把握的教学形式。如何有效地把握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这种一学形式的优势,是最值得探讨的课题。
"—对一"的小课堂的教学是靠师生双方完全投入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归纳起来,它有以下优点: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便于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发现问题可及时疏导,把德育融于智育发展中,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便于因材施教有极强的针对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度、训练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便于培养和发掘学生的个性心理,便于师生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一旦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教师往往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学生,而学生在老师的感召下,可激起对专业学习的极大兴趣,这必然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于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深教的作用。小课堂教学的这些优势无疑会对学生的人生、道德、专业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关键在于施教者如何去把握它,做到扬长避短。教师如果缺乏把握的能力或不认真对待,就会使教学形式偏离正确轨道。由于"一对一"的小课堂教学形式缺少大课堂气氛,也就最易偏离正轨,这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和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课堂时间的现象,致使课堂时间不能有效利用。表现在学生方面:找借口中断自己的演唱(演奏)作业,反复要求老师示范;用于课堂无关的话题分散教师的注意力:跟老师谈个人问题:表现得烦躁、紧张或迟到、旷课。表现在教师方面:不注意倾听学生的演唱(演奏):无故打断学生的演唱(演奏):跟学生谈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上课期间接电话:过多的示范以炫耀自己的技术等等。
二、师生双方互不满意,处于相互否定或不友好的状态中。表现在学生方面:认为主教老师水平不高,想方设法更换主教老师,傲慢无礼,经常挑老师的毛病,对老师的教学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典型的语言是“我按照你的方法练这么长的时间了,就是不见效”;认为老师偏见、不公平。在老师一方则表现为不够耐心,当学生演唱(演奏)达不到要求时,经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有时甚至挖苦:“你唱(奏)得太难听了! ”,“听你的演唱(演奏)简直让人受不了。”当学生唱(奏)得很好时,不愿给予表扬和鼓励,吹毛求疵。以上种种都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影响师生关系。
三、师生彼此过于夸奖。一般说来,学生对老师的钦佩或感激是自然而正常的,正像老师对学生表扬、鼓励一样,都无可非议,但如果过了头,双方达到互相吹捧的程度,无论对教与学都是极为有利的。在学生方面表现为愿意跟老师增进私人关系,其目的是想通过亲密的私交避开老师的严格管理,或想得到与自己实际水平不符的好成绩,虽然他们往往达不到目的,但却影响了教学秩序。在老师方面则表现为接受了学生的好意而充当学生的保护神,为自己的学生打掩护;过分夸奖门下高徒,忽视其缺点;与学生建立亲近的私人关系,如家长孩子势、兄弟姐妹势等。当课堂上花费时间来维系这种关系时,教与学的师生关系就可能被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将被打乱。这种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