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先把艺术团办起来再说”
大过年的,钟楼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也像一些专业剧团那样坚持送戏下乡,其实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他们下乡去送戏,从不主动收费,只要邀请方能帮忙解决食宿问题,他们就答应去演出。而且他们的文艺表演、音乐演奏、婺剧小戏等节目,比起专业剧团来,毫不逊色。
这群有着共同爱好的文艺残疾人,做的这些事情,放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听了可能会不信,可事实却不由得旁人不信。他们自强不息,摇着轮椅追赶梦想,虽然困难重重,可一直在执着地坚持。
与钟楼残疾人艺术团同样出名的是他们的团长胡金土。这个现年58岁、身患高位截瘫的退伍军人,老家在龙游溪口,现住衢州市区钟楼社区化龙巷,是社区残协的专职委员,一直热衷于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残疾人应当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的信念一直鼓舞着他不断向前追赶。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2007年3月27日,他实现自己由来已久的梦想:创建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可以这样说,钟楼残疾人艺术团,在创建之初,如果没有胡金土的坚持,是不可能创建起来的,更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事实上,早在2003年的时候,胡金土就曾萌生过创建残疾人艺术团的想法,然而建团容易养团难,这个想法最终因经费难题被耽搁了下来。4年后,他重新萌生这个想法,是因为受邀担任了钟楼社区的残协专职委员。他觉得,自己既然接受了这样一项职务,就应该实实在在做点事情。所以,当他再次面对经费难题的时候,毅然决定,自掏腰包,先把艺术团办起来再说。
当初,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他拖着残疾的身躯,摇着那辆破旧的轮椅,向平日里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的朋友们奔走相告。朋友们听说他想创建一个残疾人艺术团,都十分支持,但考虑到他因此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难题,也都为他担忧。最终,在众友和社区干部的协助下,艺术团终于办起来了。当时全团20人,其中14人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有的就住在钟楼社区,有的是衢化人,也有的是龙游人,都是平日里经常跟胡金土聚在一起吹拉弹唱的老朋友。
“当时,20个人挤在我家这不到70平米的房子里排练节目,场面煞是热闹……”时至今日,胡金土谈论起艺术团创建之初的种种,依然难抑心中的激动。
艺术团成立后,接着就是筹备汇报演出。因为条件有限,大家商定,演出前两个星期,大家各自在家里练习节目,演出前一个星期,大伙儿再聚到一起排练。吃住则都在胡金土的家里和他经营的那家小旅馆里,期间所需费用,均由胡金土自掏腰包解决。而演出所需的服装及部分乐器是他们向龙游溪口中学借的,两辆轮椅是向市残联借的,化妆品则都是演员们自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