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大年初二,北京电视台2011年《环球春晚》热闹开演。
“温暖的春风,吹醒了大地,恭喜恭喜恭喜你呀”……当数十张不同肤色的面孔,轮番唱出一连串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新年歌曲时,不少观众“猝不及防”,随之忍俊不禁、掌声雷动。
地道的中国腔调,纯粹的西洋伴奏,新颖的中西组合,浓烈的新春氛围;50余位外国驻华使节、180余位外国演职人员、千余名中外观众参与录制,多国电视台、广播公司转播……《环球春晚》的这次亮相令人难忘。
“文化的传播,不能再是‘自我欣赏的堂会’。”《环球春晚》总制片人、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张亮认为,增强国际传播力,展现一个国际化的北京、现代化的中国,需要行动,需要创新。我们的确应该重新审视和创新一些已有的传播方式,增强文化自觉。只有用大家都愿意看且看得懂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混搭的风情 一色的心情
艺术交融体现自信包容
晚会上,瑞典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与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演绎《匈牙利舞曲》;法语歌曲天后萝拉·菲比安与中国歌手尚雯婕对唱《我依然相信》;以色列男高音大卫·迪欧与中国歌唱家刘媛媛合唱《敖包相会》……群星混搭,别出心裁,让观众耳目一新。
演出既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有瑰丽的异域风情。这里,既有西班牙舞蹈家克里斯蒂娜·欧约斯舞姿的优雅欢快,又有克罗地亚大提琴家安娜演奏的奔放不羁,还有澳大利亚土著舞蹈团的原始质朴,等等。
“我们的初衷是与各国艺术家以及国内外观众一道,营造一个欢乐的派对,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盼。”张亮说。
西班牙驻华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比利亚看完演出,十分高兴:“我们没有类似于春节这样的迎春节日,所以对我们来说亲历春节既非常新颖也很有意思。通过来自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带来的迥异表演,《环球春晚》得以从一种全球化的视角,让在京的外国人感受到节日氛围,并且和节日真正的主角、也就是中国民众,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