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生活
1990年5月,吕其明离休了,离休后的吕老更加忙碌,管弦乐组曲《雨花祭》、弦乐合奏《龙华祭》都是他离休后的力作。其中《雨花祭》是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写的背景音乐,这部作品长达60分钟,分为15个乐章。作为烈士的后代,吕其明不取分文报酬,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这部作品中。他在对实地考察后,回到上海,每天五六点钟即伏案写作,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半年之后,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绪万千的《雨花祭》终于诞生了。从1999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馆开馆以来,这首背景音乐就没有停过,《雨花祭》的总谱也一直保存在纪念馆内吕惠生烈士纪念墙前的玻璃柜里。吕其明说:“我的作品能和烈士们共存,和父亲共存,我感到无上的荣耀,如果父亲能知道,也一定会含笑九泉。”
在有生之年,无私地奉献,为党为人民多做一点有益的工作,是吕其明的人生信条。从部队这个大熔炉中走出来的吕其明,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离休后,他怀着报恩的心情,行程数万里,回部队“娘家”无偿地为部队服务。如今,由吕其明作曲的长春飞行学院院歌、合肥炮兵学院院歌、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四师师歌、云南边防雷达旅旅歌……正被各地的官兵们传唱着,唱得那么雄壮,那么嘹亮!
个人言论
“我不求我的作品笼罩什么耀眼的光环,只要它伴随时代的脉搏跳动,融入社会的和鸣,并被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所钟情,这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他们的认可与赞许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正因为如此,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一句过时的口号,而是终生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这是注明作曲家吕其明的话。
作品概览
交响乐作曲
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交响诗《铁道游击队》 、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乐《郑成功》(与 他人合作) 等十余部。
电影电视作曲
电影作曲:
《水乡的春天》(1955)
《铁道游击队》(1956)
《家》(1956,与黄准合作)
《乘风破浪》(1957)
《大风浪里的小故事》(1958)
《铁窗烈火》(1958)
《大跃进中的小主人》(1958)
《重要的一课》(1958)
《你追我赶》(1958)
《海上红旗》(1958)
《钢铁世家》(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红日》(1963)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
《白求恩大夫》(1965)
《大庆战歌》(1977)
《于无声处》(1979)
《兰光闪过之后》(1979)
《庐山恋》(1980)
《子夜》(1981)
《闪光的彩球》(1982)
《城南旧事》(1982)
《快乐的单身汉》(1983)
《雷雨》(1984)
《邮缘》(1984)
《多彩的晨光》(1984)
《流亡大学》(1984)
《秦川情》(1985)
《非常大总统》(1986)
《女局长的男朋友》(1986)
《女儿经》(1986)
《车队从城市经过》(1987)
《夏日的期待》(1987)
《残酷的欲望》(1987)
《死亡客栈》(1987)
《喜相逢》(1988)
《上海舞女》(1989)
《独行客》(1989)
《铜头铁罗汉》(1989)
《天朝国库之迷》(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