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动态 > 我国著名歌舞剧演员、歌唱家郭兰英(三)

我国著名歌舞剧演员、歌唱家郭兰英(三)

分享到 |
日期:2011-3-1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孟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郭兰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走红的歌舞剧演员和歌唱家,她因演出歌剧《白毛女》而一举成名,后不断在演唱界刷新纪录,她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等上百曲老歌在全国传唱,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的演艺精湛,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歌唱特色,为新歌剧艺术的发展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平遥县   出生日期:1929年12月   职业: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代表作品:《我的祖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南泥湾》   一、著名表演艺术家   郭兰英是我国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歌剧表演艺术家, 女高音歌唱家。1929年12月出生于山西平遥县一个贫苦家庭。她六岁开始学唱山西中路梆子,七岁在山西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十一岁随戏班到太原市演出,她先后演出过《李三娘挑水》《秦香莲》《天河会

  艺术历程

  1973年,有一天兰英去探望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当时他们都刚离开“牛棚”不久。仍须紧闭门窗,才敢在屋子里听兰英唱歌。苦禅先生感慨之余,毅然命笔,画了三株狂舞的墨兰,题为“兰为王者香”以赠,是说兰花为香中之最。窃以为此喻对兰英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兰芬芳兮扬四溢

  “兰英同志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队伍的。她投身革命的日子,也是投身新歌剧艺术事业的日 子。在迄今三十多年的岁月中,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新歌剧这门新兴的革命艺术事业,演出了一系列的新剧目。她的探索得到了成功。这种成功促进了新歌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从而使她成为这门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摘自1981年《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寄语观众”)。这段文字概括了兰英在中国歌剧艺术事业中的贡献与地位,她的“歌剧片段晚会”,更是集中地展现了兰英歌剧表演艺术的精粹。

  1981年,中国歌剧经过十年“浩劫”,刚刚复苏。人们对久违的歌剧抱有异样的热情,又是郭兰英的代表剧目《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刘胡兰》、《窦娥冤》四部经典歌剧的精华,怎不引起轰动。这不仅是歌剧界的大事,也成了首都文艺界名士大聚会的机遇。剧场前厅挂满了书画名家们祝贺的馈赠:有美院院长刘开渠题的“艺苑风流,乐声乾坤”;美协主席江丰题的“人民歌手,永葆青春”;画家吴作人题的“千年冤恨变宫商,百代女儿犹断肠,而今毋待弥天香,丽日澄清廿载霜。”书协会长朱丹题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赠画、赠字的还有著名画家李苦禅、黄胄、黄永玉等。厅中琳琅满目,观众目不暇接,演出竟成了中国歌剧的一次盛大节日。 郭兰英合影照片(10张)  兰英是歌剧表演艺术的“天才”,然而,任何“天才”除其独有的天赋外,均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与形成“天才”的土壤。兰英生长在旧社会的农村,对喜儿、小芹、刘胡兰和窦娥等角色的创作,有其深厚的生活积累。特别是喜儿,兰英本人就是1946年在张家口看了歌剧《白毛女》后毅然参加革命队伍的。当时她边看戏边痛哭,后来她边演喜儿边痛哭,以至导演在侧幕大声提醒“兰英,控制一点!”,因为他感到自己就是喜儿。兰英常说“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这就是她创作的根本原则。但生活并不等于艺术,自己感动了也并非都能感动别人。兰英的另一得天独厚条件,是她从6岁就开始学戏,8岁登台,13岁挂头牌,成了山西梆子的名角。在漫长艰苦岁月中,她把戏曲表演艺术精华全都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歌唱家李光羲称兰英为“艺术的化身”,他说:“我刚到剧院,那时大家都崇拜斯坦尼表演体系,偏重体验而不敢触及艺术形式问题。一谈形式,就怕被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使我十分苦恼。只有老导演刘郁民说:‘演员再有感情也还要有表现的手段,你们看看郭兰英,只要她一出侧幕,就立即能把观众抓住。’由此我开始注意兰英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符合人物的要求,是那样动人又是那样的优美。从而使我懂得了舞台有别于生活,演员有别于角色,我不但找到了表演的途径,而且从此爱上了歌剧表演艺术。”如果说兰英是看了《白毛女》参加革命的,那么李光羲就是看了兰英的表演而跨入歌剧表演艺术大门的。许多歌剧演员也都有同感。

  有一次,兰英问一位演员“你用什么唱?”回答说“用嗓子。”兰英却斩钉截铁地说用“眼睛”。他认为上了台就看你的眼睛,一切都在你的眼睛里,这就是对艺术的一种破常规的精辟理解。的确,在她演唱“扎红头绳”时,两眼放出惊喜的光芒,望着自己高举过头的红头绳,简直像是看到了一道鲜艳的彩虹。在演唱“清粼粼的水”时,她以少女含羞流连顾盼的眼神,把蓝天、白云、绿岸、清流、艳阳、微风……全部收入眼底。你的心也不由随之幸福地跳动。他在演唱“一道道水一道道山”的长乐句时,是一口气唱下来的,眼光从近到远地延向天际,使你强烈地感受到路漫漫而情不断的动人意境。她是既有生活积累,又有表演技巧,将生活融于技巧,用技巧体现生活,表演才感人至深。

  词作家乔羽在一篇题为《她走到哪里,哪里便成为音乐的节日》的短文中写道:“在兰英面前听众是陶醉在艺术天地里的听众,无论他们是在流泪,还是在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喜悦中,他们的呼吸和心的跳动,和兰英歌声的旋律和拍节是一致的……较之李波、王昆,虽然兰英的出现晚了一些,但在她成功地演出了《白毛女》以后,她便以后来居上的姿态,成为歌唱艺术方面的卓越代表之一。”

  兰英创造出众多不同性格的鲜明艺术形象,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她使新歌 剧这株文艺百花园中的嫩蕾开放得更加艳丽夺目,浓郁芬芳。形容兰英的歌剧表演艺术,用“征服了观众”一词是恰当的,有人说兰英是新歌剧舞台表演艺术的“一面旗帜”,也并非过誉。

  兰花自有透寒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兰英的艺术成就,源于她不懈的刻苦磨练。

  兰英出生于山西平遥一个贫苦农家,生活所迫,六岁开始学戏,在太原师娘家里受尽折磨,旧戏班中有“好功夫是打出来的”或“身上不脱层皮,难得学好戏,”的说法。而兰英所以能咬牙挺住,是她心中有个“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的念头。无论是在三伏酷日下或三九冰凌上,她都坚持练功练唱。也是由于她本人的喜爱,总盼着出师后能让父母过上几天好日子。即使膝盖跪出紫包,脸上留下伤痕,也从不懈怠。她认为对待艺术要有横下一条心的狠劲,不是靠挨打,要自己发狠才行。他把“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成座右铭,真是一滴血汗一分艺术。她13岁还不识字,只记得“郭”字右边的大耳朵,“兰”字头上的两个小辫子,“英”字下面有两条腿,看到戏园子门前“戏码”牌子上的“象形”字,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挂上头牌。但挂了头牌也仍然是班主的“摇钱树”。直到他参加革命,才彻底摆脱苦难,获得攀登艺术高峰的自由。

  1949年5月,兰英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去往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诗人阮章竟临时专为兰英作词并配以太谷秧歌调写成《妇女自由歌》,兰英以切身感受,用真情唱出了新中国亿万妇女获得自由的豪迈歌声,震动了联欢会,获得三等奖,成为新中国文艺在国际比赛第一次获奖演员之一,为共和国赢得了荣誉。

  自从兰英成为歌剧演员,除组织规定的排练演出外,她从未中断过基本功练习,每天天不亮就带领一批青年演员到北海公园湖边喊嗓子,念道白。回来就压腿、涮腰、跑圆场。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古稀之年。因此兰英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是如此得心应手,如在《白毛女》中唱“大河流水向东去”时的急促碎步圆场,“下山”碰上黄世仁时从石梯一跃而下。又如在扮演红霞时与狗腿子冯顺搏斗的身段,与赵志刚分别时赠送手镯的“蹲身”,赵志刚被捕,她在敌人面前边舞边唱的“十杯酒”,在被老乡误责后的“跪步”追赶,在凤凰岭上唱“三祝红军”时歌声与形体动律的一致以及临牺牲前身轻如燕跃上悬崖,身坐崖巅,手挥红巾,简直就是一座壮志凌云的精美雕像。更重要的是她的形体动作与歌唱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如在《窦娥冤》“托梦”一场,她以僵直的身躯表现窦娥已是死者,又用碎步和素绸水袖的旋舞表现是飘忽不定的冤魂,他那一段拜见老父的凄婉唱腔以及临别一声声凄厉恍然的“鬼音”,至今仍在我们耳边萦绕。她塑造的人物,无论是小芹的含蓄、羞忸,喜儿的淳朴、刚烈,红霞的坚毅、机智,刘胡兰的坚贞、大义凛然以及窦娥的哀怨、愤懑等等,无不赋予优美的身段,灵巧的手势,传情的眼神,在生活的基础上力求歌剧化。她的深厚功底和艺术造诣,正是她用毕生心血与汗水浇开的艺术之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