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至18日,应福建省清流县人民政府邀请,在党委书记郭淑兰的带领下,赵瑞林、戴中晖、张诚心、刘洋、陈光、邢维凯、童卫东、刘月宁、于红梅等专业教师和杨一晨、董潇、李金灿、石瑾、汤经纬、尹龙、韩钧宇、陈哲、郭思言、朱可、梅第杨、邱树豪等同学,及王连三教授夫人朱兆钰和儿子王天一行25人,赴清流县参加纪念王连三教授诞辰八十五周年系列活动。
16日上午,举行了王连三音乐广场落成、铜像揭幕和纪念馆揭牌仪式,清流县委书记纪熙全、县长曹建华等领导出席活动。曹建华县长在致辞中表示,在纪念王连三诞辰八十五周年的这个特殊日子里,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大学组团不远千里到清流,参加王连三铜像揭幕、音乐广场剪彩、纪念馆挂牌仪式……我们相信,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必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音乐学院和厦门大学在音乐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进一步弘扬王连三倡导的大提琴民族化事业的发展,必将让四海宾朋感受到做为中国大提琴之乡清流的独特文化魅力,必将进一步提升清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八方有识之士携手共创清流美好明天。
郭淑兰书记代表学院致辞。她表示,王连三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了32年,他既是清流的骄傲,也是我院的骄傲。王连三教授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今天清流县委县政府在他的家乡为他塑像,建设王连三音乐广场,这充分体现对王连三教授的厚爱,对音乐家的尊敬,对音乐走进清流人民生活的美好期望。正是因为王连三先生,我们相聚在一起,让我们用音乐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王连三教授的夫人朱兆钰老师在致辞中表示,我的先生之所以能在音乐事业、特别是在大提琴演奏方面作出一些成绩,源于他根植在清流这片沃土,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给予他的理解、支持,给予他的灵感,让他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福建山区鲜明特色的大提琴演奏曲。通过这些乐曲,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深情和眷念。他永远是清流人民的儿子。
晚上,在龙津国际大酒店举行了纪念王连三诞辰八十五周年小型文艺晚会,赵瑞林教授作为管弦系系主任代表学院表示,王连三先生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对大提琴艺术的执着探索、研究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连三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有2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显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希望能通过这次演出,使我院与清流的联系更加密切,共同将王连三先生毕生从事的大提琴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17日晚在清流体育场举行了纪念王连三诞辰八十五周年元宵节大型文艺晚会。清流县县委书记纪熙全致辞表示,清流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王连三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连三先生的一生始终把个人与民族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辉煌的人生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深远、极其宝贵的精品名作。他心系祖国,在他身上凝结着深深的爱国情结;他献身音乐事业,体现了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他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音乐成就,为我国大提琴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愧是我国大提琴民族化的开拓先锋,不愧是清流人民的优秀儿女,不愧是清流人民的自豪与骄傲。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投入持续加大、文化挖掘与保护成效明显、广场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文艺繁荣活跃、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尤其是我们以打造“中国大提琴之乡”为目标,培养了上百名的大提琴手,下一步我们还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提琴表演人才,使王连三先生的德艺在家乡得以传承和弘扬。
我院党委书记郭淑兰表示,王连三先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德艺双馨的前辈先师。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是中国大提琴民族化的开拓者和大提琴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执着追求真理、坚持艺术教学和创作。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创作了大量的精品名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中国大提琴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王连三先生作为一位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他的贡献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的;其根据清流民歌《茶山竹板歌》创作的《采茶谣》,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和国际同行的一致赞赏,在美国、法国、瑞士、日本、比利时等许多国家广为播演,并被列为我国音乐院校的必修曲目。15年前,我院前党委书记徐士家、李续副院长带领刘月宁、于红梅等部分师生慰问闽西老区人民。今天,我们再次来到闽西,来到王连三先生的故乡,心情无比高兴。昨天,在清流县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为王连三铜像揭幕、音乐广场剪彩、王连三纪念馆揭牌,感受到了清流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不仅看到清流的人杰地灵,养育了像王连三先生这样一批杰出的精英,而且领略了清流的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生机勃发,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我相信,通过举办本场晚会,我们将更好地传承王连三先生“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播开去”的美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大提琴的魅力,也将让我院与清流的友谊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