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之舞
录入时间:2011/3/16 16:3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交响诗《骷髅之舞》 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响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乐曲是根据法国诗人亨利· 扎里斯的一首奇怪的诗写成。
在交响诗《骷髅之舞》中,圣—桑为了表现死神这个并不高明的提琴演奏家,他在独奏小提琴声部标明:空弦“E”音,要降低半度,成为“降E”,以获得音响不准的特殊效果。
乐曲欣赏
圆号迷离的长音,犹如暗淡的月光,洒向空旷阴森的墓也死寂之中,竖琴同同一个音模仿钟声,敲击十二响。这时,从弦乐组轻轻泛起的和声雾精,索绕着一块块冰冷的墓石。
万籁俱寂。子夜来临……
突然,弦乐低声区发出均匀的拨奏声,那是死神打开募门,迈着沉重的脚步,从深黑的地狱破土而出。它手持一把破旧的提琴,绝望寂暗的四周,就吱格吱格地调起弦来。圣一架运用泛音奏出空旷的五度音程,绘声绘色地勾画出这个低劣演奏家的笨拙动作。
在死神召唤下,魔怪从墓地中奔跑过来。它们在一支呆滞的圆舞曲伴奏下,摆动躯体,尖啸着,舞蹈着。
最初,舞曲主题在闪烁惨淡光色的长笛中音区奏出,它生硬地移动着音符,惊额地发出滑音。很快,它就窜到管弦各个声部,用不同音色为丑恶的舞姿点缀上一些华彩与装饰。当管弦全奏之刻,汹涌的音响把骷髅狂舞的暴烈气焰推向高潮。
群魔狂欢中,死神站在骷髅中间,用小提琴奏出一支悲歌。半音下行的细腻音符,三拍子的轻灵节奏,使这个主题哀婉凄楚,柔媚沉郁;它在狰狞的白骨堆中显得异常动听。这大概也流露出那些亡灵对人间万物的一点眷恋之情吧?!在死神吱吱格格调弦之后,这个圆舞曲主题象影子一样,跟随死神走过整个交响诗——
随后,这首悲歌与骷髅的欢舞交融一起。
木管呼啸,弦乐疾驰,仿佛是裹尸的衣袍在寒风中簌簌作响。木琴干枯的音色,游离于管弦色彩之外,发出白骨撞击般的刺耳声响,犹如骷髅在用“踩骨拍打着墓石”。死神在狂乱的喧嚣中,迈着瞩跚步履,用那把小提琴吟着哀调,显得异常凄凉……
这时,远方的天主教堂隐约传来钟声。人们依稀可以听到中世纪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曲调。
钟声向狂虐的鬼怪发出威慑性的警告!
骷髅们停止了舞步,静静谛听…
唯有死神依然洋洋得意地奏着他的那首悲歌。
很快,骷髅们又跳起呆板生硬的圆舞。
死神与骷髅们拥挤在一起,尖叫着,狂笑着,用白骨敲打着震颤的大地,用怪调压过了教堂的钟声。
魔鬼的狂欢达到了横暴肆虐的峰巅。狭小的墓地变成了骷髅与死神狂舞欢歌的疯狂世界…
突然,音乐戛然而止。
圆号声部透射出黎明的第一道光线。双簧管发出报晓的鸡鸣。
曙光撕开沉沉夜幕。新的一天来临了。“万灵节”之夜结束了…
打击乐杂沓的声响,仿佛是骷髅鬼怪纷纷逃回墓穴的慌乱脚步声。
唯有死神,依然故作镇静地奏着杜撰的曲调——既不是子夜的悲歌,也不是黎明的晨曲。然后,也悄悄地跟着骷髅们退、回了墓穴。在长笛震音的一片光泽下,小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短促音型,仿佛是死神最后遁逃时的脚步声。
接着,管弦乐队用两声干枯的和弦,关上了墓门,也结束了整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