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杨畔10岁时,父母把她送到吉林省四平特殊教育学校(四平盲校)学习。“我当时打听到四平盲校有个叫李敏的钢琴教师水平很高,我带着杨畔到李老师家拜师学艺,李老师当时只说带一年看看行不行。”何明香说。
但杨畔在这一年里,她学习的毅力感动了李老师。杨畔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就到琴房练琴,直到下午上课预备铃响才出琴房。晚上从第三节自习开始一直到老师下班,风雨无阻。
“在夏天的时候,杨畔练琴几个小时,衣裤都被汗水湿透了,粘在了身上,就连给杨畔念谱子的李老师都热得受不了,但杨畔从不叫苦,李老师常常被杨畔的努力所感动。”何明香说。
小学五年级时考上大学
寒暑假的时间杨畔也从不放过,她还从双阳的音乐老师学习了声乐。经过杨畔的刻苦学习,钢琴和声乐突飞猛进。何明香见杨畔如此勤奋好学,2004年决定让刚刚上小学五年级的杨畔参加全国高考。“这一决定让亲友们非常震惊,大家都认为这不可能,但我认为能,我相信杨畔,相信杨畔并不比别人差。”何明香说。
她为女儿请来数学、英语、语文、政治等老师进行辅导,但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杨畔跟本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何明香就跟女儿一起学,然后帮女儿一点点消化。杨畔就这样,凭借坚强的毅力,加上母亲的帮助,慢慢的跟上了老师的思路。“当时我就找老师来辅导杨畔的学习,在那个时间里,我一直陪在女儿的身边,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不懂的知识我学明白了就辅导她。”何明香说。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6年7月,16岁的杨畔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钢琴系。人们都说是个奇迹,然而,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我们不曾知道有多少杨畔的坚韧努力和她母亲何明香的苦辣艰辛。
“为了培养杨畔,我们夫妇卖掉了家里的房子,花掉了所有积蓄。”何明香说。在亲朋好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杨畔终于圆了大学梦,进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后,杨畔改了专业,从钢琴系转成了音乐表演系声乐专业,开始了为期4年的学习。当时,杨畔是长春大学2006级学生里年龄最小的。“老师看见我,说我像个中学生。”杨畔说。
休息时在门外“偷听”老师讲课
进入大学校园的杨畔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她更加刻苦地学习。在大学里,老师一对一教学生声乐,每周2节课,为了将课程吃透,杨畔在老师教别的学生时,就站在门外听,时间久了,杨畔的“偷听”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看见我后见我非常好学,当时韩东茹老师就让我进教室听了。”杨畔说。由于杨畔进步很快,老师就安排她做助教,给别的学生弹伴奏,这样,杨畔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又能锻炼自己。
在生活上,杨畔十分节俭,在上大学期间,她极少逛学校的超市,连买一瓶矿泉水都认为是一种奢侈。
获得国际残障少儿组钢琴特等金奖
2007年7月7日,上大学一年级的杨畔有幸参加了“2007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她获得吉林赛区金奖,杨畔是这个赛区200多参赛选手中唯一的盲孩,成功地进入了决赛。2007年7月30日,在广西南宁,杨畔参加了决赛,决赛的选手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杨畔这是代表的是祖国去参赛。一曲《彩云追月》过后,台下掌声雷动,作为评委的美国作曲家乔恩说:“你很了不起,没想到中国钢琴桂冠让你夺得,尤其你还是个盲人。”杨畔荣获第二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选拔活动,西乐项目,残障少儿组钢琴特等金奖。
2010年2月,杨畔参加第二届魅力中华青少年,才艺国际展示活动,全国青少年中华民族艺术展演活动吉林省区决赛,获青年组声乐类特别金奖;2008年,获“中国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全国总评选青年组声乐专业特等金奖;2009年8月,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大连赛区)”器乐节目比赛中,参演的原创曲目《大东北》获得优秀奖;
获得一系列殊荣后,杨畔知名度越来越高,老师和亲友们都极力推荐她参加吉林省电视台举办的“金光大道”节目,杨畔不负众望,2010年1月17日,杨畔进入金光大道百强赛,2010年12月15日,杨畔进入40强,目前晋级正在进行中。只要进入前十名,就有机会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节目。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