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自1984年以来,指导多名本科作曲指挥系作曲主科学生的创作及毕业作品。
2. 自1987年以来,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及毕业论文。
3. 自1994年以来,指导多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及毕业论文。
4. 自2005年以来,指导两名博士后研究者的出站论文。
5. 1997年,主持、指导作曲系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的设立,并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建立了音乐工程系。
6. 2002年始,主持、指导作曲系电子声学音乐实验室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作曲系于2004年正式设立了电子声学音乐课程(作为作曲专业的基本技术理论主干课程)。
7. 2005年,倡议在作曲系为作曲专业本科设立了20世纪音乐课程;2007年倡议为各表演专业设立了20世纪音乐的研究及实践课程。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主持《配器分析案例》的编订,上海音乐学院内部印刷,于2005年完成。
2. 主持《管弦乐配器法》——习题集的增补和修订(上海市教委课题),进行中,将于2010年完成。
3. 主持《管弦乐配器法》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海市教委课题),于2008年完成。
4. 主持《管弦乐配器教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2007),于2009年完成。
5. 主持《管弦乐配器法经典文库》系列的编译,始于2009年,将于2012年完成。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4年 本人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教育奖。
2007年 本人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2006年度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市委宣传部)。
2008年 本人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2007年度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委宣传部)。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02-2005;课题负责人:杨立青,高为杰,已完成。
2. 《辞海音乐分册》——近当代作品专项辞条;辞书出版社;2006;课题负责人:杨立青,已完成。
3. 《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003-2004,独立完成。
4. 《第四期教委重点学科》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第一责任人,2001-2005,已完成。
5. 《第二期上海市重点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第一责任人,2005-2008,进行中。
承担的创作委约项目:
1. 《三重奏——遥远的曲调》;美国Michigan 大学委约作品;2006-2009;独立创作。
2. 《Yi II》(管弦乐曲);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作品;2009-2010;独立创作。
3. 钢琴协奏曲《上海》;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约作品;2010;独立创作。
4. 《现代乐器法/现代配器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2012;独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