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不是用作舞台演出的,它是用来配合教堂礼仪穿插的音乐,是实用性音乐。但是巴赫写受难曲并不遵循宗教音乐的传统和戒律,他借鉴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更多地使用器乐,用人声与器乐展开协奏曲式的竞奏,这使音乐大大地增加了戏剧性色彩,表情非常丰富。宗教音乐在这里被杂糅进世俗化内容,宗教形式下表达的是世俗化的思想感情。《马太受难曲》是饱含对人类的热爱的史诗性作品,代表着巴赫宗教音乐的最高成就。
五、巴赫音乐中的深厚的宗教情结
说到巴赫信奉宗教,要从他的祖先说起,在16世纪前期,德意志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改革的信仰同斯拉夫文化和反宗教改革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巴赫家族的信仰在这场斗争中倒向了马丁•路德教。而且在巴赫之前,这个家族中就涌现出数十位笃信路德教的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不仅是这种牢固的家庭传统影响,还有信仰坚定的神学教育的影响,他不断通过各种方法勤奋学习神学以及研究神学理论。巴赫笃信马丁路德教,并使他产生了崇高的信念以及虔诚的信仰,所以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创作出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巴赫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之所以这样来评价巴赫的音乐是因为:第一,是他将复调音乐推向了一个无人企及的顶峰;第二是他完善了大小调;第三是他首次将十二平均律用于乐曲的创作和演奏中。说到十二平均律,首先发现这个音乐律制的是我国明代一个叫朱载堉的皇室音乐家,但是首先将它运用于创作和演奏的是巴赫;第四就是在巴赫的作品中,展示了一种人文主义的色彩,巴赫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
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1750年巴赫的逝世标志着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的结束,新时代的来临。
钢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简称piano,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