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托斯卡》3月底在米兰上演,5月在热那亚上演,7月在伦敦上演,1901年在纽约上演。现在,《托斯卡》已成为上演场次最多的歌剧传统剧目之一,并常被列入西欧十大名歌剧之中。
1904年《蝴蝶夫人》在斯卡拉的首演之夜是一个彻底的失败,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席里不停地有人吹口哨、叫喊和大笑。这场惨败是怀有妒意的对手们为了报复这位作曲家而策划的。普契尼拿回了这部作品,修改重写了其中的某些部分。首先是缩短了,这是一个直观地改动。后来的版本获得了较大成功。普契尼用这部歌剧的版税买了一艘快艇,他依蝴蝶夫人的日本名字把它命名为乔乔桑号。
从《玛侬·莱斯科》到《蝴蝶夫人》(1893-1904),是普契尼歌剧创作上多产的10年。他的驰誉世界乐坛的三大名作《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依循着“抒情剧”和“奇情剧”这两条线索,不难看出,后者承袭自威尔第浪漫派歌剧,但缺乏威尔第歌剧中社会背景的烘托。
1907年初,普契尼赴美国出席《蝴蝶夫人》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仪式。这次旅行对他的创作想象力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意大利音乐界当时与新大陆接触频繁,一些著名意大利歌唱家、指挥家、演奏家纷纷越洋远赴美洲各国演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当时成了米兰史卡拉歌剧院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分院,除卡罗素、里娜·卡瓦列耶里、托斯卡尼尼的歌唱、指挥艺术外,普契尼的歌剧作品现在也盛行于美国。
普契尼的第七部歌剧《西部少女》就是应美国剧院之请而创作的一部纯美国题材的歌剧。
这是迄今为止惟一描写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大歌剧,以两个恋人骑着马向落日余辉走去而结束。穿针引线般地把东西方的风土人情串联起来。1910年《西方女郎》的首演吸引了大批观众,当然这是因为此时普契尼已经成为意大利歌剧泰斗。他的头发变白了,但有时为了使自己显得年轻而把它染黑,而且走到哪儿都要戴一顶磨旧了的毡帽,就是在屋大部分时间也戴着它,但睡觉的时候可能会摘掉。
那以后他写了一部名叫《燕子》的小歌剧。普契尼当时一定是心情不错,因为这部歌剧里一个人都没死。他接下来创作的实际上是写成三部曲的三个独幕短歌剧。《外套》和《修女安吉丽卡》中有必不可少的凶杀和自杀的套路。但《贾尼·斯基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无赖骗取了一些贪婪亲戚的遗产。这部歌剧是普契尼写过的最接近喜歌剧的作品,它也许能让人笑,但实在不是真正能令人大笑的作品。
普契尼的最后岁月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是《图兰朵》又回到了他以往的形式,具有涉及阴谋、背叛、嫉妒和自杀内容的复杂情节,采用通常的材料。这部歌剧还刻画了三个小人物平、庞和彭。(普契尼的早期歌剧一直以加利福尼亚和日本这种遥远的地方为背景,《图兰朵》是以皇帝统治的中国为背景。这部作品配乐优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舞台表演讲究,富有礼仪,有着更复杂的象征和谜语。当然,主宰整个歌剧的永远是活跃的戏剧性夸张、戏剧性变化和戏剧性形式。
普契尼从1921年上半年开始创作第-幕,但8月初听到卡鲁索突然去世的消息后十分震惊,以至于很长时间振作不起来,开始写第三幕时已经是1923年6月,到了1924年5月,创作又无法进行下去了,普契尼的喉病不断加重,最终发展为致命的喉癌。1924年11月,他在布鲁塞尔接受厂手术治疗,其时,他的皮包里仍装着《图兰多》最后-幕的草稿,可惜手术失败了,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图兰多》的创作。1924年11月29日,普契尼逝世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终年65岁。他去世时《图兰朵》还没有全部写完,后由年轻的同时代人佛朗哥·阿尔法诺完成。
该剧1926年4月25日首演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首演时只演到柳儿为保护心上人王子而自杀处。指挥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转身对观众说:“就在这个地方,作曲家永远地放厂厂他的笔”。
普契尼终究成了最后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的逝世结束了真正的大歌剧时代。自他以后确实没有人能在歌剧作曲方面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普契尼曾写道,“在我看来,一个艺术家就好象是一个透过眼镜观看美景的人,当他呼气时眼镜就被水汽弄模糊了,因而挡住眼前的美景。他拿出手帕擦他的眼镜,但刚一呼气,纯粹的美景又消失了。”普契尼最恨的莫过于带雾气的眼镜了。
普契尼一生写了十二部歌剧。他把音乐贯穿到整部歌剧中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也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作品评价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技法,并以他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的贯穿发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都体现在他那富有创造性的、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对多声部音乐那丰富多彩的、技巧超群的艺术处理上。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实践,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善的统一,使演员和观众之间达到了十分融洽而又易于理解的交流。他创作的歌剧,内容大多表现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悲欢离合的故事。在音乐语言及风格方面,他积极汲取和采用富有民间地方色彩和风格的旋律,使之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如歌剧《图兰多特》,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蝴蝶夫人》采用了《美国国歌》和日本民谣《樱花》的旋律等等。这种追求异国情调的创作,也激发了作曲家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1893年《曼侬·雷斯科》问世,为其四部成熟歌剧的先导。这四部歌剧是《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及《西部女郎》。它们都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女性为主角,并以悲剧为结尾。音乐清晰、优雅,并与歌词及形象密切结合,但《蝴蝶夫人》因与前几部雷同使首演失败。《西部女郎》于1910年12月10日由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于纽约大都会剧院,获得极大成功。普契尼对同时代歌剧创作甚感兴趣,经常研究德彪西、R.施特劳斯、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作品,由此创作了以三部情趣迥异的独幕歌剧——情节夸张的《外套》、伤感的《修女安杰丽卡》及喜剧《贾尼·斯基基》组成的《三联剧》。其最后歌剧《图兰朵》是唯一以印象派技法写作的意大利歌剧,惜因患喉癌,手执未完成稿而逝。普契尼堪称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作家和写实主义歌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