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多才多艺,早年曾涉猎地质学、考古学、植物学及昆虫学,他亦是一位数学专家。后来,除了作曲、演奏及撰写音乐评论外,他还与欧洲知名的科学家进行讨论,以及撰写关于声学、巫术科学、罗马剧院装修及古老乐器的学术文章。他曾编写一份哲学著作,名为Problèmes et Mystères,讲述科学及艺术会取代宗教;圣-桑悲观及无神的理念,预示了存在主义的出现。他的其他学术成就还包括一册名为Rimes familières的诗集,及一份十分成功的滑稽剧本,名为La Crampe des écrivains。圣-桑亦是法国天文学会的成员;他还教导海市蜃楼,又懂得按自己的要求制作望远镜,以及按如日食般的天文现象来计划演奏会。
1870年,圣-桑参予了国家防卫军,并参加了普法战争。短短半年的战争,令圣-桑心中留了下了一道永不磨灭的疤痕。1871年,圣-桑与Romain Bussine成立国家音乐社团组织,借此推广新的法国音乐。巴黎公社瓦解后,圣-桑以社团组织主席身分,公开首演社团成员的作品,包括福莱、塞扎尔·弗兰克、拉罗及他本人的作品,令他成为塑造法国音乐将来的重要人物。
1875年,圣-桑与Marie-Laure Truffot结婚并育有两名孩子,但不幸于1878年先后逝世。三年后圣桑离开了妻子,然二人并无正式离婚。据说圣-桑后来牵涉入同性恋的关系中,由于他曾于公开场合被受指责,他竟以自己有娈童恋性倾向为反驳。(法:Je ne suis pas homosexuel, je suis pédéraste!;中译:我不是同性恋者,我是娈童恋者!)
后期
圣-桑于1886年完成著名的《动物狂欢节》及《第三交响乐》,并以此献给当年逝世的好友李斯特。同年,圣-桑被解除音乐社团的会籍。两年后他的母亲逝世,为免睹物思人,圣-桑易名为Sannois及离开法国往加那利群岛。接着的数年他游历各国,游遍欧洲、北非、东南亚及南美等地。圣桑更以Sannois为笔名,把他的旅游经历笔录成多本受欢迎的书籍。圣-桑还是第一位写作电影音乐的著名作曲家,1908年他为电影《暗杀吉斯大公》配乐。
圣-桑仍继续他音乐、科学、历史方面的著作,并经常到处游历。他晚年居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
圣-桑多才多艺且贡献良多,法国政府后来以荣誉军团勋章来表彰圣-桑的成就。1921年12月16日,圣-桑于阿尔及尔因肺炎病逝,遗体运返法国后葬于今巴黎的蒙巴纳斯公墓。
评价
音乐神童
圣-桑也是一位音乐神童,而且堪称空前绝后:他刚刚两岁半,就开始学习钢琴;三岁生日刚过,他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小品;七岁时,他已正式从师学习作曲了;十岁的圣-桑,已经开了个正式的演奏会,这时的他竟然能够不看谱就背奏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任意一首。他还是一个能够“一心二用”的人,例如他经常一边搞配器,一边同别人闲聊,两不耽误。奇怪的是,圣-桑曾两次去争取罗马奖,但都遭到失败。他竟然输给了今天已几乎被人们全部忘记的一些音乐家。
管风琴家
青年时代的圣-桑,才华得到许多前辈的赏识。柏辽兹称赞他为“无所不知,缺少的不过是一点点实际经验”;李斯特听过圣-桑在管风琴上的即兴演奏之后,竟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管风琴家”。
支持创新
不管是否有“言过其实”之嫌,但青年圣-桑超凡的才华是可以肯定的。中年时代的圣-桑,十分支持新人、新作。他是当时法国音乐家中推崇瓦格纳歌剧的第一人, 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多诺夫》的总谱,也是圣-桑最先从俄国带回法国的。可以说,印象主义音乐能产生在法国,圣-桑功不可没。
晚年守旧
然而有趣的是,晚年的圣-桑变得十分守旧,他对印象主义音乐大加贬斥。有一次,圣-桑听了德彪西的音诗《牧神午后》之后说:“听起来是好听的,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如果它也可以算作音乐,那么调色板也可以算作一幅画了。”圣-桑不仅无法容忍德彪西,而且对二十世纪先锋派音乐亦心存偏见。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春之祭》初演之时,特意到场的圣-桑竟立刻离席而起, 拂袖而去。
音乐风格
他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积极从事音乐活动,又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到各国演出。其创作技巧纯熟,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七十部,几乎涉及每个音乐领域,旋律流畅,和声典雅,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 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过于追求表面的华彩效果,质量不匀。
其代表作有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骷髅之舞》 、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著名作品
Carnaval des Animaux 《动物狂欢节》(该作品只是圣-桑戏谑其他音乐家之作,在有生之年不愿公开。仅《天鹅之舞》之片段愿意公开而已)
Danse Macabre 《骷髅之舞》
Samson et Dalila 《参孙与大利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