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开基编著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一书中还提到演唱的整体布局:“歌唱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形式后,就要将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入其内,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声音形象。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对演唱的声音特质、色彩变化、音乐的连接方式、旋律的起承转合、高潮、收尾以及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等等进行整体的设计构思,选择最佳的演唱手段来加以表现。”
例如歌曲《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它主要讲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困难和凄凉景象。本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黄河两岸以前的美好景象以及劳动人民和平安乐的生活,旋律优美、流畅。演唱时应连贯而抒情,保持好声音的高位置,对于附点和休止符的演唱应短而轻,气息的使用应有弹性,以表现出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日寇入侵以后,他们的种种恶行以及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对家乡的热爱。这一部分情绪痛苦沉重,音区较低,速度缓慢,下行的音调与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了人民沉痛的心情;演唱时应注意喉咙的打开,气息的稳定。最后一句使用连续四度的下行音调,将这一部分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们悲愤至极的情感。演唱时应通过吐字、咬字、声音的饱满,腔体的打开,喉头的稳定等等,将身体各个器官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用悲愤的情绪表现出对日本侵略者有力的控诉。第三部分虽然是变化再现第一部分,但表现的却是人民悲惨与凄凉。在情绪方面,与第一段形成明显的对比,演唱时应情绪要沉痛,结尾部分的演唱要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以表现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人们苦难的生活。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分析,教师应引领学生对所唱曲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各种声音技巧合适的运用于其中,用心用情去歌唱,既注重声音的质量,又注重情感的表达,准确的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通过以上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声乐大课做到技艺并重。
本文作者为李孝敬,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用途。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