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样式形成的原因
二胡音乐创作中的作品移植样式是自20世纪早期就已经开始的,一直贯穿着整个20世纪的二胡音乐创作。根据移植作品在发展脉络中的不同成因又可以将这个过程在两个时期的基础上再次划分为三个阶段:解放以前为第一阶段,50年代和60年代为第二阶段,70年代以来为第三阶段。
1. 第一阶段:二胡作品不足的填补
早期的二胡只是一件伴奏乐器,并无独奏曲的历史遗存,在刘天华的处女作《病中吟》出世(1915—1918年)之前,二胡这件乐器还没有一首原创性独奏曲。此时,一些精通二胡演奏的民间艺人一边有演奏、交流、传播的需要,一边又苦于二胡独奏曲的缺乏,于是以周少梅和沈凤泉为代表的一些善长“江南丝竹”的乐手就开始将“江南丝竹”中的二胡分谱剥离开来并稍加改编而形成二胡独奏曲。周少梅(1885—1938)系江阴地区的一名丝竹乐手,由于技艺高超于1906年被无锡实业家华绎之先生聘任为“私立华氏鸿模高等小学校”的国乐教员③,为了教学的需要而从“江南丝竹”中移植了多首二胡曲,如:《虞舜熏风曲》《絮花落》《落花西板》《欢乐歌》等等。还有一些丝竹乐手如沈凤泉则是为了演奏和交流的需要也从“江南丝竹”中移植一些二胡曲,如:《云庆》《慢三六》等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填补了早期二胡独奏曲的空白,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这些作品也是存世最早期的二胡独奏曲了。
2. 第二阶段:对地方风格性韵味的需求
进入50年代以来,二胡音乐创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刘天华以《病中吟》为代表的十首作品、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代表的三首作品以及陆修棠、蒋风之、吴伯超、刘北茂、陈振铎、储师竹等人的一些作品,已经形成了一定量的积累。自解放以来,由于发扬民族音乐的文艺政策的激励,使二胡音乐创作得到很大发展,作品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在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独奏大赛上,一次就推出了以《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等为代表的二胡新作24首,这其中就不乏有《秦腔主题随想曲》《江河水》等移植作品。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作品的数量已经得到了部分的满足,但是无论是刘天华的作品还是华彦钧的作品,尽管内涵深刻却都缺少浓郁的地方性风格韵味。为了满足对地方风格性作品的需求,除了创作外,一些二胡演奏家就对韵味十足的个性化乐器的优秀作品进行移植,因而就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二胡移植作品,如:由同名板胡曲移植成的《红军哥哥回来了》,由同名双管曲移植成的《江河水》,由同名合奏曲移植成的《秦腔主题随想曲》以及后来由同名唢呐曲移植成的《一枝花》等等。在这些作品中地方风格韵腔通过特有的演奏技法尽现风流,如:《红军哥哥回来了》和《秦腔主题随想曲》中模仿板胡演奏的滑揉、搂弦等技法将西北的“碗碗腔”、“秦腔”、“眉户调”中的高亢、粗犷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一枝花》中的模仿唢呐的滑指颤音以及借鉴坠琴的滑揉也将乐曲中柳子腔的哭腔表现得酣畅淋漓。
3. 第三阶段:对高难演奏技法的追求
自刘天华以来二胡的原创性作品就一直在不断涌现,尽管在作品的数量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70年代以前多数作品都存在着题材单一,结构短小,创作技法简单等诸多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就导致作品中所包含的演奏技法相对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自建国以来,音乐界兴起了一股民族乐器的改良运动,二胡的形制也在改良中得以逐步完善,这样为演奏高难度的作品提供了便利。再次,在二胡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提高,二胡演奏者也就希望能有演奏技法复杂的二胡作品出现。虽然在1963年“上海之春”首届全国二胡比赛中,出现了由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其中的快弓和自然跳弓等一些技法可算是当时最高的难度,但二胡演奏者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有更高难技法的作品出现,以此来满足炫技性心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二胡演奏者自己的创作手法和技巧非常有限,当时为二胡创作的专业作曲家只有刘文金和曾加庆两位,其创作毕竟也是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70年代后期开始二胡演奏者就尝试着移植小提琴作品中演奏技法较为复杂的作品,以此来满足对于演奏技法的追求。如:70年代移植的《流浪者之歌》《霍拉舞曲》,80年代移植的《无穷动》《野蜂飞舞》,90年代以后移植的《“卡门”幻想曲》《a小调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摩西幻想曲》等等。这些作品中包含的连续人工泛音、半音阶快速进行、音程上的快速大跳、快速自然跳弓等一些高难度的技法,对只有两根弦的二胡来说不言而喻,以至于在专业的二胡音乐会上人们都习惯要演奏一两首小提琴移植作品,甚至以此来衡量音乐会水准的高低。
在对西洋作品的移植中除了对技法的追求外,还有音乐审美心理的转换。音乐艺术在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那极左时期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民族音乐曾经成为“四旧”之一被扫除,而西方音乐也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在那十年间除了八部“革命样板戏”之外其它音乐创作活动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二胡音乐创作也不例外。在这场浩劫结束后中国大地上迎来了改革开放,国外的文化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思想上长期处于压抑和禁锢的人们开始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在音乐方面表现为民族音乐不再受人们重视,而西方歌剧、钢琴、小提琴音乐则使人趋之若鹜,似乎只有钢琴、小提琴音乐才是上品,才是高雅的音乐。这也是诸多小提琴曲被移植成二胡曲的因素之一。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