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体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集体教学作为一种班级制上课方式,在实施小班化古筝教学以前,古筝个别教学曾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但是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如:师资资源得不到最大发挥、上课时一对一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没有良性竞争和比较、不利于培养重奏齐奏合作意识等。因此,古筝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古筝教学的一种共同趋势,它的理念在于促进社会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古筝,从而弘扬国乐,让更多的人们充分分享各种古筝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古筝教师及同学交往、沟通,从而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习筝者在班级里探求、摸索、借鉴、吸收、对比、和相互促进,使小班化教学发挥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古筝教学恰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首先,习筝者由于缺乏对古筝知识或者音乐知识了解,学习会感到吃力,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这些乐理知识或古筝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和乐趣。通过让每位同学加入活动,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轻松。因此小班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
小组课学习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在古筝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以8人班为例,在教授学生弹奏《渔舟唱晚》时,把学生分为4组,每组弹奏一段进行竞赛,当其中一组在弹奏时,另外三组在积极校对和聆听,养成习筝者学会聆听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当能辨别同学弹奏的对错时,无形中也能辨别自己的好坏。而演奏的同学也因有了更多的听众会更加集中注意力,锻炼学生的现场即兴演奏能力,长期的锻炼使其在日后的登台表演奠定了舞台演奏基础,同时老师和另外旁听的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弹奏者和旁听者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个体整体同步发展。最后,教师进行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同学们尝试了成功,激发再学习的欲望。大家你追我赶,形成一种竞争氛围,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发挥群体效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及时的评价。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取长补短的改造
通过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种教育方式应该兼顾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对于当今古筝教育也存在一个现实,那就是师资力量薄弱,进行单一的个别教学模式也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说实现很有困难。所以在古筝教学界,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应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两种教育方式的集合实施。
如果将两种教育方式进行结合实施,抛弃单一个别教学方式,既可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还能兼顾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举两得事情。而且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古筝教育界形成了很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教学方式,假使进行论证讨论,可以进行多种教育方法的杂糅,演奏方法讲解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齐头并进,这将对古筝教育界是很好的事情。
相比而言,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讲解弹奏要领时,也应该兼顾讲解音乐的思想和人文风情, 因此,对于教师的培养上,应该努力提高其教学素养。集体教学中,我们难以保证学生水平的统一,但是授课规划的统一必然造成一些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感觉吃力,这对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有害的。因此,集体授课应该将需要进行特别补充授课的学生加入一些个别小课,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这一乐器。
参考文献:
[1]陈音并非器乐教学的禁区——谈古筝集体课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04).
[2] 王岚岚,论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可行性[J].艺术探究,2005(05).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文\陈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