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玉莲
在现代古筝教育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为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所谓个别教学,即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就像精耕细作,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在演奏中的不足,并因材施教,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教学;小组教学即一名教师向二至十人左右的古筝学习者进行授课,相当于现代普遍的教学班制度,相对于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虽然没有个别教学教师那样对于每个学生教学都“事必躬亲”,但是,在社会古筝普及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可以作为古筝普及教育的教学方式,对古筝的发展普及有很大的作用。
一、个别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在谈及此话题之前,要阐明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把音乐院校里的“一对一”教学和社会上的“一对一”教学混为一谈。因为这两者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切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是按着国家培养的目标,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严格按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进行授课,而后者完全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授课。
古筝“一对一”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教师教学要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视其专业程度的高低、基础知识的深浅、理解问题、接受能力的快慢、在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少等,犹如医生治病,对症下药才易于见效。
古筝有独奏,但是许多时候有多声部的重奏。而重奏不是简单的将几台古筝的演奏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演奏的乐曲在声部、织体、音乐对位及和声方面息息相关.演奏者无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基本音乐素养上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高度的默契与和谐不只是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彼此配合的感知和协调。因此,单独的一对一教学是无法适应古筝的重奏教学的。而小组教学正符合了古筝合奏的这一特点,小组教学成员可演奏同样的乐曲,也可演奏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因此,在教师本身专业素养过硬的情况下,在严格把关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小组教学进行得越早越好。
此外,在传统古筝的一对一教学中,一名教师面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是教,而学生的任务是学,这样的教学虽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容易出现教师因长时间面对同一教学对象,而失去比较饱满的教学情绪.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比较和竞争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客观上的单一的教学关系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如果学生课下不练琴,教师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使得教师不得不从教授主体变成陪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一对一的教学中,学生没有来自其他学员的监督和技术对比,没有学员间适时的横向交流,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锻炼机会。在专业的古筝教学中,学生规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大多要求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示范,学生只记指法.很少或根本不看谱子。从而忽略了视奏的训练,出现学生能演奏但找不到谱子位置的怪现象,即使教师的指法和书上的指法有出入,学生也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矫正。另外,学生考试紧张,难以发挥自己正常水平,这和“一对一”的教学及课后自己闷在琴房练习是有直接关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演奏,在一些动作和对乐曲的处理上与其老师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个性。
之所以罗列出如此多的个别授课的弊端,目的是非常清楚——就是想改变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只采用这种唯一的个别授课的方式方法,倡导民族器乐之王应采取教学方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