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梆笛演奏大师刘管乐
1 9 1 8年1月24日刘管乐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自小家境贫寒、经历坎坷。安国县是有名的“吹歌之乡”,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他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表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刘管乐十岁学吹笛,一年后便能熟练地演奏大量昆曲曲目。由于家境贫寒,他十二岁时只好辍学,到北京一家小店打工糊口o其间仍坚持笛不离手、勤学苦练。由于酷爱民间吹管音乐艺术,两年后他又回到家乡,师从一位还俗和尚,继续学习笛子、管子、唢呐等吹奏乐器,同时随师傅四处奔走,搭班卖艺。
新中国成立后,刘管乐又人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1 95 1年被选人天津歌舞剧院任笛子、管子和唢呐演奏员。
刘管乐的梆笛作品及其表演风格,主要受河北冀中“老调梆子”和冀中“鼓吹乐”的影响。其特点是笛声高亢、清脆、饱满、坚实,演奏干净、利落、洒脱、朴实,具有浓郁的北方人的热情泼辣、耿直乐观的性格特征。在北派梆笛演奏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刘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竹笛表演家,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优秀、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大都收集在《笛子独奏曲集》、《刘管乐笛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这两部作品专辑中。其代表作《荫中鸟》和《卖菜》,不失为北派梆笛作品中的精品,在全国竹笛爱好者中具有很大的影响。
刘先生在作品创作上的辛勤劳作,为丰富竹笛曲库文献作出了杰出贡献。
为了进一步挖掘竹笛的表现潜力,刘先生对传统六孔笛进行了结构改良,先后开发出七孔、八孔、九孔竹笛,使竹笛在音域、调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而加强了竹笛的表现力和艺术实践上的运用范围,受到很多竹笛演奏者的好评。
3.北派梆笛演奏技法的主要特点
演奏技法在北派梆笛表演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演奏技法不仅在装饰性层次上是形成北派梆笛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甚至演奏技法在北派乐曲结构中也具有决定性的结构控制力作用。在有些作品中,演奏技法的阶段性就是乐曲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有时,演奏技法的变化发展本身就是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有时,演奏技法甚至可以成为主题发展的原动力。
北派梆笛的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调演奏力度
例如在冯子存、刘管乐的作品中就常使用剁音技法。所谓剁音就是通过扩大装饰音与骨干音之间的音程跨度,从而强调旋律力度的一种演奏技法。后来,这种技法又发展为软剁、硬剁7、连剁等不同类型。又如,冯子存先生在模仿人的悲痛哭泣之声时所运用的气充音,在力度上也有较高的要求。一定的音量,是形成北派梆笛火爆风格的基本条件。
第二,强调乐曲的活跃律动
例如,北派梆笛作品中常使用的花舌、飞指、吐音等演奏技法。所谓花舌,就是气流在通过口腔时使舌头快速振动,在有限时值内使笛声产生数个音头的音响效果。所谓飞指,就是演奏时,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迅速抹动,使音响产生快速的音程变化。而所谓吐音,就是用气时,有节奏地控制气息的动与静,使音响产生连续的顿音效果。这些演奏技法对于塑造北方人无畏乐观的性格和表现欢快活跃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第三,强调演奏艺术的歌唱性
说到底,音乐风格的性格特征无非就是特定地域人物的特定性格和特定风俗特征的艺术体现。虽然北方人的性格是以耿直爽快、大度乐观为主,但毕竟也有柔和细致的一面。为了充分地表现这一情感,北派梆笛的演奏技法中,还大量地运用了滑、抹、揉、压等演奏技法,体现出北派梆笛刚柔相济的艺术风范。
总之,可以认为,竹笛的演奏技法是北派梆笛艺术存在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北派梆笛艺术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
钢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简称piano,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