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和生活的快节奏,对于声乐学习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大多不以为然。他们把声乐训练看成是枯燥无味又没有效率的事,也不能认识声乐练习中量的积累对声乐技巧进步的重要性;特别是初级阶段的训练,在短时间看不到学习成效的情况下,他们更是没有多大兴趣,造成学习三心二意,不能持久。如果稍有挫折,还容易一蹶不振,兴趣全无。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克服挫折,增强学习的意志力。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刺激学生 “乐学之”,通过刺激其心理来调节其学习状态,让他的眼前始终有一颗诱人的“成功之果”,促使他有动机、有意识地去主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采取以下方式:
适度地举办学生实践音乐会,并邀请他们在乎的专家领导或者亲友来观摩,让他的学习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针对学习底子差,掌握歌唱技巧和理解表演有难度的同学,要及时准确的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诱导其追求较高一层次的歌唱技巧或者表演技巧,避免出现学习消极情绪。
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前途迷茫的同学,先要给予心理上的抚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大学期间应该积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宽阔的知识面,有深度的艺术专长等,让他们明白,大学学习是为自己储备未来人生发展的阅历,既然选择了声乐艺术专业,专业水平的高低就是量化自身综合修养的高低的重要标杆,督促他们不放弃、不迷失,积极参与声乐训练,提升自身修养。
要与所有的学生多交流,包括生活、思想和专业上的问题都要沟通。比如与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音乐会,然后开个类似音乐沙龙的小茶会评一评音乐会,或者干脆藉此交流个人的看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把自己对声乐的热爱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辐射到学生心里,使之对声乐学习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从而激发出学生想学想唱的激情。
(二)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歌唱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美好声音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因为其抽象的、主观能动的特点决定了思维训练的先决性。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是真正美的声音,建立正确的声音审美概念是歌唱训练的第一步,也是初级阶段歌唱训练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声音的审美已不再是过去那样单一的声音审美,国人的审美观一直在进步,对声音美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主流还是追求“声者发于情”,①有气息支撑的,结实、明亮、圆润并抑扬顿挫的声音。
声乐训练最主要是对大脑的训练,“思想是控制嗓音的唯一力量”,②有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演唱。要唱出美妙的声音主要由人的精神思维对身体的控制力来完成的,而如何提高这种思维控制力,主要靠认知水平的提高,捕捉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细节,不断强化正确的声音概念,逐渐改观他对声音的审美认识,而这种正确的审美又反过来指导其训练,演唱技巧提高的同时,审美又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继而更高层次的审美认识又指导着更高要求的训练,就这样循环下去,声音的训练才能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大约在14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在多弦乐器上加键而成的击弦古钢琴——克拉维卡琴。这种古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