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当孩子,房门时常为学生打开
非典时期,上海有些高校停课。一天,静寂的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办公室里电话响了,听筒里传来周小燕痛苦的声音:“张书记,我难受死了。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啊!”
“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这是周小燕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在她内心的天平上,学生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他们送上悉心的指导,看着他们长大成才,在声乐的天地里成就自己的事业。
魏松1973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周小燕。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周小燕冒着被批斗、被逐出教师队伍的危险,下课后把学生领到自己家中,拉上窗帘,让他们把耳朵贴在留声机旁,倾听那几张没有被抄走的法国旧唱片。
魏松正是从这里得到了西洋音乐的启蒙,一步步成为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他感叹,对于周小燕老师来说,“学生是她生命中的唯一”。
廖昌永,一个赤脚的农家孩子,朴实又腼腆,初见周小燕时吓得逃到马路对面,不敢打招呼。他不仅钢琴、乐理基础差,一开口还有浓浓的四川口音。周小燕把他带回家,一句一句地纠正。廖昌永学习十分刻苦,进步显著,本科毕业后,又成为周小燕的研究生。
在跟随周小燕学习了几年之后,1996年、1997年两年时间里,廖昌永3次获得国际声乐大奖。难怪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感慨地对廖昌永说:“你是一个天才的歌唱家,更重要的是你有一位伟大的老师。”
廖昌永清楚地记得,比赛归来,周小燕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获了第一名之后,并不是说你现在就比以前好了很多,只不过现在有了机会拿到第一名。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还得保持一个很平静的心态。”正是因为这种贴心的提醒,廖昌永一直保持着宠辱不惊的生活状态。
如今,廖昌永已成为享誉国际的歌唱家,并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声乐歌剧系主任。在众多演唱场合,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老师,我总是想起您》。他说:“我在周老师身边生活数十年,跟她完全像母子,感觉特别亲。”
周小燕家的房门,时常为学生打开,她的家成了免费的旅馆和教室。如今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李秀英,当年就因为生活困难,在这里吃住了好几年。节假日里,周小燕还会把学生叫到家里聚餐,减少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多时候,师生对琴而歌,共同切磋声乐技巧。在音符缭绕的客厅里,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歌唱的技巧,更感受到一种大爱的暖流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在周小燕的指导下走上了世界舞台——魏松、廖昌永、李秀英,还有张建一、鞠秀芳、罗魏、高曼华、刘捷、顾欣、万山红……每当捷报从国内外传来,周小燕总是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感到欣慰。
有人赞扬周小燕,培养了那么多出类拔萃的弟子。她却说,学生成功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为国家争光、做事,而她个人起的作用则是其次的。“如果论功劳,我最多只占一部分,还有学生自己的悟性和勤奋,以及其他老师打好的基础、观众的鼓励、社会各界的帮助。”周小燕谦虚地说。
1996年,周小燕的老伴、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病逝。他们在美国的一双儿女回来奔丧。临走那天,儿子看到瘦弱的母亲坐在沙发里掉眼泪,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动员母亲和他们一起去美国,可周小燕不答应:“我不去。我的学生都在这里,我去那里干什么!”
在周小燕心底,学生就是她的孩子。为了学生,她宁愿和儿女分开;为了学生,她甘于奉献一切。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