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燃烧,工作到盖棺那一刻为止
在周小燕心目中,献身教育事业正是安享晚年的最好方式。她是一支不知疲倦和痛楚的红烛,不惜燃烧自己,为世界带去光和热。
1988年,上海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成立了,周小燕亲自挂帅。这一年,她已年过古稀,但她不觉得这样的年龄意味着思维迟缓、行动不便。为了办好歌剧中心,她事无巨细,身体力行。
中心成立次年,就与江苏省歌舞剧院合作,演出意大利著名歌剧《弄臣》。周小燕每天都在排练场。一天,她边后退边与学生说戏,脚底一滑摔倒在地,被诊断为大腿股骨骨折。大家担心她的身体,周小燕却自责起来,担心影响《弄臣》的排演进度和质量。她决定不离开南京,就在当地做手术。长长的钢针打进了她的大腿内,把裂开的骨头重新固定好。没过几天,周小燕将演员叫到了病房,逐一辅导。彩排时,她摇着轮椅来了,悄悄地在观众席旁边的走道上观看。为了歌剧的成功,她完全忘记了身上的伤痛。
多年来,周小燕歌剧中心先后公演了《弄臣》、《茶花女》、《唐卡洛》、《唐帕斯夸勒》、《乡村骑士》、《原野》等中外佳作,并举办过多场中外歌剧名作精彩片段音乐会,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歌剧舞台。
周小燕歌剧中心不仅“出戏”,而且“出人”。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是中心组织的常规活动,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8届。中心邀请国内外知名声乐大师,为青年歌唱家、声乐教师和优秀声乐学生安排丰富的课程内容,进行歌剧演唱、歌剧语言、歌剧表演等专项培训。周小燕担任大师班艺术总监,不仅参与前期策划筹备,还亲自登台授课,观摩学员们的结业表演。
置身声乐教育的氛围中,周小燕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有时她身体欠佳需要治疗,出院不久就赶往教学现场。她总是仔细聆听着每一位学员的演唱,一个音一个音地纠正,甚至连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动作都不放过。
2011年第八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吸引了全国20个省市的42名学员参加,几周的时间里,他们接受了中外名师手把手的指导,在结业音乐会上展现了精湛的演唱水准和不凡的艺术潜质,演唱曲目涉及5种语言的21部歌剧。
意大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马克·博埃米兴奋地说:“我很惊奇,中国有这么多好嗓子。学员们的表现堪称完美,相信他们未来的艺术前途一定很光明!”
学员们上台谢幕的那一刻,观众席沸腾起来。周小燕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起身向全场挥手致意。她的步伐稳健有力,她的表情自信欢愉,似乎在告诉人们,弟子们有了进步,她是多么自豪;能够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她又是多么幸福。
有个学生曾对旁人说:“我是周小燕的关门弟子。”周小燕听到后,厉声质问:“我什么时候说过你是关门弟子?”“那么,老师您什么时候关门?”周小燕回答:“等我盖棺的那一天。”她说:“我是终身教授,就一定要教到再也爬不起来。”
自从周小燕老伴去世后,上海音乐学院同意她在家里上课。歌声和钢琴声,成了周小燕客厅里的美妙风景。如今,她几乎每天都要上课,上午带两个学生,下午带3个学生。每逢学校开会、集体活动等,不得已停课,她都会在周末补上。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周小燕是一个“贪心”的人,心里总对声乐教育事业怀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甘愿为繁荣歌剧艺术“拼老命”。这只骄人的“中国之莺”不服老,她说:“为了祖国,为了艺术,我一天要当几天用。”来源:中国教育报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