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指摇:在手腕带动下,由大指、食指、中指、名指在不同的弦上同时、同向快速连续劈托、抹挑、勾剔、打摘而成。
5.扫摇:是一种组合技术。最初的技术构成是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托、劈、托的组合,后来改进为中指重勾(扫弦)与大指摇指的组合。
6.弹摇:是一种组合技术。弹奏方法是在摇指的同时,不参与摇指的某个手指弹奏其它琴弦,形成另一个声部。
7.双手摇:顾名思义,就是左右手同时摇指(单指摇、二指摇、三指摇、四指摇等)。构成摇指不同音色的几个要素
1.点:包括弹奏的触弦点和着弦点。
(1)触弦点:是指在古筝的有效弦长中,手指与琴弦接触的位置 在古筝的有效弦长中,有两个基本的触弦点,这两个点上的发音有着明显的音色区别,它们也是古筝演奏中常规使用的两种音色效果。
这两个基本的触弦点,一个是在距离前岳山约一寸的位置,与前岳山的方向基本上是平行的,前后呈一条直线 在这个点上弹奏发音,音色明亮、坚实,古筝的旋律声部多在此触弦点演奏。另一个是在各弦的前岳山与该弦琴码之间1/2处的位置,与琴码的方向基本上是平行的,前后呈一条斜线。在这个点上弹奏发音,音色柔和、绵长,古筝的伴奏声部或为了变化音色时多在此触弦点演奏。
(2)着弦点:是指弹片或指尖弹奏时与琴弦接着的深浅。一般的要求是,手指上戴的弹片着弦点应在弹片顶端至胶布的上方一半,这样的着弦深浅较为适宜,发音饱满 如果过浅,只用弹片的顶端部分,发音就会显得单薄、虚浮;反之如果过深,使胶布着弦,发音则会显得迟钝、噪音多。
2.面:包括弹片的正面和反面。
(1)正面:弹片的正面是指不靠指肉的一面。弹奏古筝时,手指的运动方向以向手心方向发力为主,在这一运动方向时弹片触弦的一面(即所讲的正面)是使用最多的,由正面弹弦发出的声音构成了古筝的基本膏色。
(2)反面:弹片的反面是指靠指肉的一面。在演奏中较多使用反面时多与摇指(如食指摇、大指摇)等技术相关,且多用在大指和食指上,做为正面弹弦的对称反弹来回发音。由于古筝弹片戴法的原因,反面弹弦的发音总是不易控制,很少单独去用,在与正面弹弦配合时,也往往以其它手指对其给予辅助(如顶住弹片)来达到声音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