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以琶音手法,由低至高,由慢渐快;右手则用和弦的手法,节奏与左手同步,最后双手自然过渡到振音,就像戏曲中的串锤一样。这种形式能把演唱者和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更加激发演唱者的演唱欲望,从而把作品推向高潮。
4、打击乐
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时常掌握着节奏和速度,可起到缓解和推进的作用。有时,它小的像雨点;有时,大的像霹雷闪电般。在京剧中,司鼓手是非常重要的,散板、垛板、串锤、流水板、摇板等等都离不开它。在钢琴上伴奏中也可进行对于打击乐的效果的营造。
这一例是拔、擦的组合,双手为高、低音区的和弦的结合(不协和),分别代表拔、擦交替出现。中间部的连续“仓”,左手和弦可靠近右手相邻的一个八度,同时奏出,做出渐强渐弱。这一手法也为下一段的快速、紧张、急促做出了预示和准备。
二、 民族调式与和声
在很多戏曲中,由于剧情的需要,段落之间都要有一个衔接。一般来讲,每一段以商、徵调式较多,最后终场以宫调式较多。
和声方面,它与西洋调式的和声是截然不同的。戏曲中的和声运用是自然大、小调式中的和声,变化音少(除装饰音外),但有些戏曲种类中, 变徵音的运用比重很大。如豫剧,和声上的变化就出现了重属和弦。
另外,和弦构成方面还可以加上一些外音。如I、V级可变成(简谱)125,II级和弦可变成(简谱)612,VI级和弦可变成(简谱)356等等。这些和弦外音的加入,会增强气氛的紧张度,这样也与传统戏剧中的打击乐效果相吻合。属七和弦的运用,会加重音乐的份量与厚度。有一点值得注意,以上所述都要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千万不能整篇大量的运用,否则会导致钢琴伴奏噪、乱,没有层次。
三、 伴奏的即兴性
戏曲中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以叙事性为主。由于戏曲中的行腔、唱腔是讲究一种韵味的,从而就造成了一种速度上的不规则。这时,即使有编配好的伴奏谱,也要求钢琴伴奏者耳、眼、手、脑的协调配合,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尤其在散板、垛板等地方。这样,才能将伴奏演奏的更加完善,使演唱者与伴奏者和谐统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民族声乐钢琴伴奏者来说,必须熟悉作品与风格,做到会唱,体会和了解演唱者的呼吸与演唱风格,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统一双方的音乐处理,使音乐平衡,兼顾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使双方默契相融,从而能完整地表达音乐思想与内容,创造出和谐美好的艺术氛围。(编辑/石磊)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