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副教授)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钢琴事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钢琴伴奏这一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民族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从演唱的技术上与西洋发声法进行有机结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不再只单纯演唱各地区的小调和中国风格的歌曲,拓宽了演唱的种类,如戏曲形式的加入。
在许多民族声乐教材中,采用了很多戏曲的种类,如京剧、河南豫剧、河北梆子、黄梅戏、古曲、苏州评弹等,还有许多新创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作为民族声乐的钢琴艺术指导,使钢琴伴奏能更贴切与演唱这类风格作品的演唱者相配合,是需要认真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传统的戏曲演唱艺术中,乐队伴奏主要以弦乐(胡琴)、弹拨乐、吹奏乐、打击乐組成,这种乐队编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伴奏形式也很丰富多样,但在和声方面也有很多缺陷,如立体感和音响厚度较差,不够丰满。钢琴是一种具有很宽泛的表现力的乐器,无论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对于戏曲音乐的表现力都是比较强的,它可以对于整个乐队进行浓缩。
一、主要表现手法
1、紧打慢唱
紧打慢唱通常称为“摇板”,在戏曲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的特点是没有强弱节拍关系,一般常出现在作品中的3/4处,这也是行腔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紧张感,从而把作品的内容推向髙潮。现在有许多戏曲风格的新作品正是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例如《恨似髙山仇似海》、《孟姜女》、《兰花花》、《望儿山》、《木兰从军》等等。其伴奏是以左手和弦的根音与五音相互交替,形成一种节奏动感,右手则是以快速的和弦节奏,形成了不间断的急促音型,旋律长音托腔可在尾音上进行加工。这种伴奏形式使音乐流动起来,把演唱者带入到情绪集中、紧张的音乐意境。
2、装饰音
装饰音的用法在戏曲中也是很多见的。它可突出作品的风格与特色, 形成圆滑的运腔与韵律。在京剧中,乐队中很多乐器主要都是演奏旋律,尤其是京胡,这一高音乐器与演唱者相呼相映、相伴相随,或者加入运腔及华彩。这时钢琴伴奏者可依照其演,点,进行自然的模仿。
演唱的开始处,用震音的手法加以衬托,把人们带入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之中,使人联想到作者孤舟漂泊异乡,动荡的思绪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惆怅心情。以左手顺向琶音,右手逆向琶音,同时奏出,表现出古香古色、诗情画意的意境。
3、散板
散板也是音乐中的一种常见的节奏形式,如在《江河水》中这一段,表现悲痛、激动的心情,在钢琴伴奏中,演奏者应注意手由慢渐快颤抖的感觉,这也是髙潮之前的一种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