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会的最后一部分应该是全场音乐会最激动人心的一段,此时的歌曲选择要能调动起全场观众的情绪,歌曲基本以高亢、明亮、振奋人心的歌曲收尾,让听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孟姜女》《断桥遗梦》《红旗颂》等。
《孟姜女》纵观全曲,由于词曲在叙述过程中情绪表达层层推出、环环衔接。作品在乐段中多次运用转调的手法来展现作品,第一段以小调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奠定了整个作品的主旋律,第二段的旋律在第一段原民歌的基础上展开了变化,旋律流动感增强,使人听来耳目一新,但整体结构、色彩都保留着第一段的题材,进一步地烘托了孟姜女盼望与丈夫相会而渺茫无期的悲怨心情。第三段通过转调将音乐的色彩显得更加悠远,旋律逐渐在悲凉中哭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更加流露出真挚的感情。歌曲的结尾,也运用了戏曲由慢渐快的跺板节奏,以紧密的节奏,连续的后半拍把全曲推向髙潮。在最后一句"只见白骨满青山"的全曲最高音,将悲惨的命运,苦难的一生作了最淋漓尽致的讲述。
髙音区的结尾会使观众产生共鸣,有强烈的震撼力,使台上台下达到音乐的完整统一,但同时也要注意,在音乐会的结尾尽量不要选择低音区的作品,因为在前面长时间的演唱中难免使气息上浮,在低音区演唱时会出现有气无声的情况,所以在选曲方面一定要慎重,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
四、心理素质对作品的选择
无论是在任何比赛中,都是考验参赛者的艺术修养,技术技巧, 情感表达的能力,这些要求能完美的发挥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刻苦的探索,同时也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能完整的演唱出各个作品,一旦上台就明显的底气不足、声音颤抖、动作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期末考试、个人独唱音乐会、参加比赛,心理素质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上层建筑,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演唱者的心理素质的差异,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各种考验,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自身的调整。一位好的演员,必须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去,注意力也会分散,气息也不能准确支撑声音。所以,心理素质不好的同学一定不要选很大的作品,紧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完整性,如果,心理素质没把握好出现任何差错,倒不如选择一首自己非常拿手的作品来演唱,只要很好地诠释了歌曲的内容,不出现什么技术上的失误,至少评委还会考虑给一张"待定"卡。
俗话说:"艺髙人胆大"无论是毕业考试、个人独唱音乐会还是参加比赛,演唱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歌曲,这样才会让自己首先树立起歌唱的信心,然后用你的信心去征服评委,征服观众。
参考文献:
【1】《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李晓武 著 湖南出文艺版社2001年8月
【2】《声乐语言艺术》余笃刚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
【3】《中国民族声乐论文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组委会
(编辑/石磊)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