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器教研室主任权吉浩老师认为同学们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力,两场音乐会整体效果不错。但同时也就创作本身提出了几点疑问。首先,最大的遗憾是他认为某些作品由于段落呼吸,主题过多等问题导致完整性下降,不能够充分展现作曲者想表达的内容。另外,权老师又提出作品中乐器音量要平衡,长作品可以分段讲述,重奏作品不要乐队化等建议,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接下来作曲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禹永一老师对音乐会形式多种多样这一点做出了肯定,他表示现代作品与传统作品并存,百花齐放的场面令他欣喜。同时他也指出,本次音乐会存在作品长度过长、参演人数过多等问题。他希望同学们下次可以更积极踊跃参加音乐会与系里的各项实践活动。
姜万通老师针对记谱问题也提出了几点想法及建议。他把作曲者比作设计师,演奏员就如同能工巧匠般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然而一些同学对打谱软件过分依赖,使得预想音效与实际演奏有很大出入。他希望同学们的作品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并且一定要把演奏法标记清楚,这样更有助于演奏员对作品的理解。
研讨会在各位教师的发言中进入了高潮。赵冬梅老师、王萃老师、范建明老师也各抒己见。各位老师纷纷感叹举办新作品音乐会这样的实践机会十分难得,并指出学生在创作中要重视乐器的演奏法,这将大大地提高音乐的表情与感染力。同学们应广泛的阅读文献与了解作品,从而得到自身的提高等。
研讨会期间,张倩,刘蜚声,朱子琦代表作曲系学生与大家交流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同时也听取了各位老师中肯的意见及建议,表达了对学校、系里及各位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未来会加倍努力创作进步的决心。
研讨会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各位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要仅仅把眼光局限于校内实践活动上,更要敢于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以及各类比赛,在锻炼中进步。最后高佳佳老师、禹永一老师等几位老师均表示希望东方地平线音乐会能变成作曲系的常态教学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相信在系领导的领导下,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一定会在不断前进的发展道路上大放异彩,为更加成熟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加注:
地平线音乐会作品有:魏梦晴《念》(指导教师:王非);刚妍《卜算子·咏梅》(指导教师:王非);陈诺《怛迹》(指导教师:金湘);宋玥《野趣》(指导教师:施万春);李彤《童年的小摇车》(指导教师:王非);刘蜚声《钢琴三重奏》(指导教师:姜万通);朱子琦《赛依罕泰》(指导教师:阮昆申);张嘉阳《山野》(指导教师:王非);闫珅《江陵祭》(指导教师:权吉浩);孙程程《情歌》(指导教师:高为杰);韩嘉莹《景》(指导教师:权吉浩);杨金子《致受难者》(指导教师:金湘);赵恩光《祭礼》(指导教师:权吉浩);刘兴焱《Dream》(指导教师:王非);林达《询问》(指导教师:姜万通);张倩《草原随想》(指导教师:施万春);王先会《海恋》(指导教师:施万春);邹建辰《志斗》(指导教师:阮坤申);张姣《云裳遥想》(指导教师:权吉浩);李金纯《欢闹的集市》(指导教师:施万春);杨 淼《晓风里的水莲》(指导教师:施万春);马云松《第一弦乐四重奏》(指导教师:高为杰);王亚明《金鱼少爷》(指导教师:高为杰);王钦媛《钢琴组曲》(指导教师:禹永一);张奡博《无影》(指导教师:权吉浩);管明《夜酌》(指导教师:权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