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13日19:30分,中国音乐学院第三届艺术实践周期间,作曲系分别在国音堂音乐厅和歌剧厅成功举办了第23届“东方地平线”本科生新作品音乐会。闫拓时书记、赵塔里木院长以及景抒展副院长一同观看了演出。
本届地平线音乐会共征集到26首新作品。作品风格多样,形式丰富,体裁涉及钢琴曲,声乐曲及小、中、大型室内乐。作品所运用到的音乐素材也极为丰富,有蒙古族的音乐素材,云南少数民族,江南水乡的音乐素材等,在这些作品中民族音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的曲作者来自本科二年级至五年级不等;共同参与演出的演奏员们来自学院各个系部,有指挥系、声歌系、管弦系、国乐系和钢琴系。在各系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这两场音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音乐会从作品征集到演出,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自发出音乐会信息后,就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报名,每位同学都拿出自己精心挑选的作品进行投稿。由于共有26部新作品需要演出,排练量非常大,寻找演奏员也成了作者们的一大难题。但是,在系里领导老师的帮助下,作曲系面向全校各系张榜招募演奏、演唱人员,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以保证同学们的正常排练和音乐会的顺利进行。
作曲系学生作品音乐会的主要部分不仅仅是作品上演这一环节,排练也是考验同学们的一道关卡。每一首作品都经过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反复修改,随后从与演奏员见面开始,关于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技术层面的掌握和创新技法的描述都是作者与演奏员在排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演奏员的试奏中得到关于谱面与演奏的矛盾,再加以修改和记录以备经验之用,是举办此类音乐会的学习意义所在。所以,每首呈现在听众耳畔的作品,都是曲作者与演奏者的共同心血。
本场音乐会得到了管弦系、国乐系的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和合排学生们的作品,令人感动。在此,也向音乐会所有的参演人员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10月17日下午14时,作曲系师生在515教室举行了“第23届东方地平线”学生作品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上,同学主要针对实践周的两场学生音乐会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收获,老师们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研讨会期间,高佳佳、禹永一、范建明等老师依次发言,在对音乐会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又对作曲系学生寄予厚望,指出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作品越来越成熟。
作曲系主任高佳佳老师认为这届的音乐会较去年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在去年出现过的——艺术歌曲与创作歌曲如何区别的问题上,在今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无论在歌曲与歌词安排方面,还是声乐与钢琴伴奏配合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她又指出了两场音乐会的通病——在节目单的作品标题与作品简介中均无体裁的描述,这影响了观众聆听音乐与理解音乐。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音乐会中能注意这些问题,继承并发展这次音乐会中好的方面,改正不好的方面,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阮坤申老师表示,同学们这一年中的成长令他非常感动,相比去年东方地平线作品音乐会而言,大家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作品的风格与多样性也越发丰富。这也是后来几位老师都提及的问题,对于同学们这次音乐会的进步与成长给与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