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专家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更深层是行人与机动车马路权益的问题——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迟到,在常去剧院看演出的人的眼里是个恶习。在演出已经开始的情况下,迟到观众不仅会破坏你的欣赏情绪,甚至会影响演出效果。而这个通常被认为是不尊重艺术的、令人厌恶的行为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观众自身无视公共文明和剧院规定,有些时候,交通堵塞也是造成许多人迟到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通常晚上7点半是国内各大剧院演出开始的时间。而下午5点是上班族普遍的下班时间,有些单位或公司则会更晚。所以,在这短短的两小时内,在交通拥堵的高峰期,从城市的四面八方出发而准时赶到剧院,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笔者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一次,一位老牌明星要在某剧院开独唱音乐会,笔者和几个朋友想近距离一睹偶像风采。为了保证准时到达剧院,下班后,大家一起赶往最近的地铁站。由于该剧院附近并无地铁出口,因此,大家出地铁后还需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由于音乐会开演时间与下班高峰的双重原因,地铁口人山人海,想挤上公交车也基本无望。一位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拦下一辆出租车后,大家再次踏上了奔往剧院的征途。谁知“悲剧”还在后面,在距离剧院不到两站路的地方,大堵车开始了。将近半个小时过去,汽车长龙纹丝不动。就这样,本以为能够准时到达的我们,最终还是迟到了。一位朋友气坏了,恶狠狠地放话:“再也不来这里看演出了!”
早退,同样是令人反感的行为,不仅会影响观众的观赏,而且会影响演员的热情。而早退的人群也往往都有一个苦衷——过了车点儿,回家难。“若不坐几点的地铁,就赶不上末班公交车,就得花好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打车回家,这样的花费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说太高了。”经常会有人对笔者这样说。
而且,除了得提前去、早点走,为了准点看演出,上班族的观众往往都吃不上晚饭。结果,“台上音乐响,台下肚子唱”,饿着看演出的经历,自然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好感。所以,在许多“遭过罪”的人眼里,去剧院看演出俨然已不能算是享受之旅,甚至,就算有了赠票,都不愿再去。
笔者以为,在城市功能尚待完善、交通问题难以解决、社区服务较为缺位的整体环境下,想要人们爱艺术、进剧院,舒坦安心地看完整场演出,还需市政、社区、艺术机构等有关方面多做努力,共同创造更加便民的欣赏艺术的条件。(中国文化报/张婷)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