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5年,《原野》再次登上歌剧舞台,该剧作曲家金湘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金湘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并不守旧。北京国际音乐节再次演出《原野》,并以新的观念重新制作,我很支持,因为这是使这部歌剧与国际接轨迈出的又一大步。”
金湘回忆起当年创作歌剧《原野》后的情景时说:“1987年的《原野》第一次在中国演出,到今年已经过了25年,当时的感觉还是历历在目。那时候《原野》经历了种种困难,中央歌剧院、上海歌剧院和香港歌剧界都不接受这部歌剧。但是,当时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的词作家乔羽乔老爷最后拍板让剧院排演这部戏。对于这部戏的推出,乔老爷功不可没。其实,当时首演时,演员的基本功并不扎实。由于音乐上有很多现代的手法,有些演员试唱都拿不下来,合唱队不知道该怎么唱。有的演员甚至要求改音乐。但是,1987年《原野》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1992年又在华盛顿歌剧院演出的时候,我们邀请在美国各大歌剧院演出的中国歌唱家演出,张建一当时扮演的就是大星。在华盛顿演出,我们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剧院要求用英文演出,二是他们担心票房不好,宣传不到位,但是在我们的坚持下,还是按照原来的中文歌唱。没想到,用中文演唱观众同样喜欢,掌声很热烈。当时主流媒体也给予了肯定的报道。”
对于北京国际音乐节再次以新的观念制作《原野》,金湘说:“中国歌剧如何真正站在世界舞台上,要从发展中国人文、文化的角度,以歌剧本身的价值吸引世人关注中国文化,包括剧本、演员、舞美、艺术实力等等。这次全新版歌剧《原野》相信大家看到会很高兴,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这次演出都有着重大意义,意味着和国际艺术的接轨。从主题来说,《原野》是封建主义对人性的桎梏和反桎梏,这种思想在音乐主题上一直存在。该剧的一个主题是金子与仇虎的爱情,这在乐队交响中表达得更为清晰。我和李六乙探讨过怎样用新的角度解读这部歌剧,李六乙对现代主义把握得很好,体现出人性和爱情。这正是这部歌剧超越国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