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作为艺术节的发源地,自十八世纪起便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艺术节活动。中国的艺术节虽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各地艺术精英的目光。他们渴望将中国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艺术带回国内,也期待将本国的特色文化带到中国。
近期,由我国文化部主办、各文化艺术机构协办的“中东欧国家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访华考察”活动在上海、苏州、贵州及北京等城市和省份启动。在为期近半个月的考察中,来自12个中东欧国家15个国际知名音乐节的17位艺术节总监踏遍大半个中国,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特性,寻求与中国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拥有32年成功举办经验的“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由最初只有交响乐,发展成为如今涵盖多种艺术形式的大型艺术盛会,是目前匈牙利每年春天最重要的艺术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观赏。作为该艺术节的艺术总监,戴维佐·索菲亚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她表示,中国艺术在欧洲,尤其是匈牙利一直很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但由于经费问题她目前还未与中国方面开展过大规模的合作。
“目前我们与中国的艺术交流活动还比较少,只有零星的几次演出曾在‘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上有过表演。但由于经费有限,我们还没有能力在匈牙利举行更大规模的中国艺术表演。”
在本次的中国之行中,将近半个月的行程被安排地满满当当。包括戴维佐·索菲亚在内的来自中东欧国家17位艺术总监与中国的艺术精英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讨,领略了中国从古代到现代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和表演。短短的十几天让索菲亚总监感触颇深。
“在这几天的行程中,我观看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的演出,中国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看到中国政府在文化推广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很多的节目我都很感兴趣,也希望将来能够将一些精彩的表演带回匈牙利。我本人很希望能够邀请中国的艺术团体到匈牙利去,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在“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上进行一次特别演出,将中国特色的文化带给匈牙利观众。”
今年夏天,国家大剧院大型原创史诗京剧《赤壁》曾到访匈牙利布达佩斯,并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亮相。当这部精彩的中国“歌剧”结束时,剧场里响起了持续而热烈的掌声,大幕一次次的关闭,却又因观众久久不肯离去的热情一次次打开。索菲亚总监认为,这次演出的巨大成功,充分表明了匈牙利观众相较欧洲其他国家而言,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更高。
“匈牙利民众在艺术上很开放,例如这次中国京剧的演出在布达佩斯引起的轰动和反响是之前在维也纳站所无法比拟的。匈牙利民众尤其在对东方文化上,其接受程度要比欧洲其他国家高许多,在一些亚洲的的历史事件上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