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我钦佩的要算王洛宾的乐观、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我曾经问他在监狱中的生活如何,他居然告诉我:“只要有民歌的地方,我就生活得很愉快。”
原来,那个时候他所在监狱里面有不少新疆的高级知识分子,王洛宾借此机会,把许多当年搜集民歌时没有弄清楚的历史故事等问题,直接请教那些对新疆历史了如指掌的专家们,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同时,他也在那里,搜集了很多在外面都搜集不到的民歌,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美妙的旋律。
朱荣曾(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退休干部)
我是北京人,与王洛宾在北京的家在一条胡同里,彼此是邻居,但我却没有见过王洛宾。有一次,我唱王洛宾的歌,他的大儿子王海燕告诉我这是他父亲写的,我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也很神秘。
1958年,我参军到新疆军区文工团当学员。那时,王洛宾是我们学员队的声乐老师,我第一次见到王洛宾,他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除了业务上的教导外,他在生活中也特别关爱我们。因为不仅是同乡还是邻居的关系,王老师对我格外的照顾。每到星期六晚上,王洛宾总带上我们几个北京籍的学员去乌鲁木齐的小吃店百花村喝豆汁。那时候在外边吃饭都是需要粮票的,当时粮票十分珍贵。因为我们是学员,没有粮票,贪嘴的我们就向王老师求援。王洛宾是有求必应,省下自己的粮票给我们用。
因为肺结核我生病住院了,在住院期间,我收到了王老师给我的来信,告诉我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表演上取得的成绩,在文化课上需要多补充,因为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他让我多看书,多学习,多看世界名著。他说:“你的天赋再加上所学的文化,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病愈之前,王洛宾被抓起来,而我后来也因为这封信转到了另一个军区文工团。
再与王老师相见,已经是他恢复自由,特地来北京探亲的那一次。这次换我在北京请他吃饭,他告诉我在1963年回文工团时曾找过我,以为我被牵连了,心情很失落。这次我们在北京相见,我看得出,他的心情非常好。因为王老师喜欢喝酒,临上火车的时候,我用小纸包着一小瓶白兰地递给他。后来听海成(王洛宾的三子)说,老师一直没舍得喝,那一小瓶白兰地他珍藏到去世。而且,为这瓶酒,他还特意写了首歌《我亲爱的白兰地》,足见老师的喜悦心情。
后来,因为我留在北京工作,与老师接触得少了,偶尔在他来北京参加活动时,我们才得以匆忙一见,却难有机会深入地交谈了。遗憾的是,老人病逝时,我未能赶到新疆去见最后一面。(中国文化报 李琤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