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3位,都是在王洛宾生前与其有过深入接触的人,他们或是王洛宾的学生,或是忘年交,或是对王洛宾音乐有研究的学者……虽然彼此因各种不同机缘和巧合而相遇,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见面之前早已深深地爱上了王洛宾歌曲,追随着歌声见到了传歌者本人。因歌而起的缘分,全都归功于已在民间传唱开的脍炙人口的音乐。
王宏伟(总政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
我生于新疆,长在新疆,曾经与王洛宾先生有过一段很深的渊源,我与他是忘年交。
1987年,我考上了新疆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在那里学习维吾尔语翻译。我在新疆歌舞团的第一位声乐老师是男高音歌唱家晁浩建,他当时的家,正好与王洛宾在一个筒子楼里的斜对门,我去上课的时候偶尔会遇见王洛宾,这位在牢狱待了近20年的老先生,一点看不出来被生活打压过的痕迹,依旧精神矍铄。我看着他每天戴着那顶帽子,神情淡然地进出他的房间。
当时我很小,只有19岁。对我来说已经声名鹊起的王洛宾就像是一座需要仰望的高山,虽然只是斜对门的咫尺距离,但我始终鼓不起勇气去拜访他。直到1990年,我要去兰州参加西北五省的民歌邀请赛,但是晁浩建老师已经出国,我没有作品参加比赛。在那个时候,我想到了王老先生,当时他已经搬进了新疆军区的干休所,为了参赛我只能硬着头皮去找王老。
当听完我的来意之后,正在收拾房间的王老随手拿出了一本书,他说,这是我的歌集,你可以从中选一首参赛。从此我与王老就有了更多的接触。
1994年,王老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新疆军区总院,当时也因病住院的我,正好与王老成了病友。我经常去看他,与他一起聊天、唱歌,有了更深的接触。他当时曾经同我说,我写了一部歌剧,已经与美国的业界谈到了投资合作,等我病好了,我带你去美国演歌剧好么?但没过多久,王老的病情恶化,就离开我们了。未能实现与他合作歌剧的约定,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永远的痛。
一个传歌人、一个民族音乐的灵魂人物,他离开了我们,在我们这代人里,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担当起这样的重任,很少有人能够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梁茂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王洛宾的歌和诗写得很好,他本人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或者说,具有“流浪诗人”的气质。他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比如说,他不太愿意停留在一个地方,流浪的过程中,经常激发起他的创作灵感。王洛宾和西部少数民族音乐实在有着一种深深的缘分。他的音乐创作,只要和西部音乐沾边,节奏立马就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