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枫桥夜泊》
壮族舞蹈《出嫁歌》
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教育厅共同主办的“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在南宁缤纷呈现。
鼓声阵阵 艺苑花开
广西的民族艺术,从铜鼓敲响的那一天起就与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民族,相存共荣;各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中,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悉获沁润,在百花争艳的艺苑里灿烂绽放。
“民族民间艺术从‘草堂’走到‘厅堂’,即从田间地头登上演出舞台,少不了艺术教育这个‘课堂’,它也是民族文化延续的‘殿堂’。”本届展演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卢浩秉承这样的理念,将开幕式分成“浪漫山歌”、“春意江水”、“激情铜鼓”三大篇章,分别寓意来自民间的传统艺术、充满活力激情的艺术教育以及展示传统文化传承的国际性平台——“红铜鼓”展演,“在这个舞台上,体现了不同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融合中前进,方能长足发展”。
171个参赛节目中,声乐、器乐、舞蹈、杂技等汇聚一堂;既有区内各有关高等院校、各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报送的优秀节目,也有东盟国家留学生的节目;此外,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苏州评弹学校、北京国际杂技学校4所区外院校,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3个东盟国家选派了优秀节目——
广袤的天地间,歌声悠悠:清亮明快的马山三声部民歌《蓝天广朗朗》,唱的是赤诚的感恩之心;清冽悠扬的天琴弹唱《龙眼荔枝颗颗甜》,吟的是独具特色的边关风情……
秀美的山水间,舞姿翩翩:欢乐喜庆的《晒裙子》,在飞扬的裙裾中,晒出了瑶家红红火火的幸福日子;奔放豪迈的《刀郎麦西来甫》,在时而跺脚、时而旋转、时而跳跃的昂扬舞步中,将富有力量的刀郎歌舞艺术淋漓尽致呈现;明快舒展的《风酥雨忆》,用柔情曼妙的轻纱,拨开香酥油一般的烟雨微风,带观者宁静地回忆美、爱、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