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6日,在全国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舞蹈门类作品复赛在青岛大剧院歌剧厅举行。
“三年一度的中国艺术节,是艺术的盛会,是人民的节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周广莲在开幕式上表示,刚刚闭幕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已经掀开崭新的一页,希望参赛团队舞出喜悦,跳出精彩,用优美舞姿迎接文化事业的美好未来。
题材丰富 植根本土
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旋律、催人深思的主题……本次比赛中,由广东省选送的群舞《渔舟唱“惋”》一亮相便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渔舟唱“惋”》的主题是表现顺德的水乡风情,用“惋”字点明环境污染,使世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舞蹈主要是通过我们顺德渔民的生活,利用渔网、鱼篓等工具,加上咸水歌的音乐元素,体现渔民出海捕鱼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最后却没有捕到鱼,给人类一个警醒——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渔舟唱“惋”》的编舞老师柳杨如是说。
在本次入选复赛作品中,植根于民族民间文化、反映各地风土民情的作品占总数的35%以上,其中很多是通过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挖掘、改编而成。如吉林省的《满风神韵》、内蒙古自治区的《萨吾尔登》等,都向观众展现了当地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使群星奖的复赛成为展现全国各民族丰富文化遗产的大舞台。
周广莲表示,自并入中国艺术节以来,群星奖就以其植根大地的艺术生命力和深远的群众影响力,成为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展示艺术、交流艺术、欣赏艺术的盛大节日。
群众参与 时代特征
芭蕾舞蹈《芭蕾奶奶的春天》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芭蕾舞艺术团2012年新创编的节目,一群“奶奶”凭着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让自己的脚尖立起来,创造了天津乃至全国群众舞台上的奇迹。11月23日,“奶奶”们带着她们的梦想,站到了青岛群星奖的舞台上,并赢得了在场观众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