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王媛媛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留校任教的三年生活让她感到“身体里很多激情和灵感都在慢慢消失”,于是她辞去令人艳羡的教职,赴美深造。
在2008年成立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以下简称“当芭”)前,王媛媛已经是一个邀约不断的青年编导,她参与过电影、歌剧、音乐剧的舞蹈创作,合作者各个是大牌。她也懂得,如果不做纯舞蹈,可能“生活得更好,也更容易”,更何况她做的是有“票房毒药”之称的现代舞。但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当芭的四年简直是“逆生长”,连年巡演场次不断走高,如今已成为风头正劲的现代舞团。
明晚,当芭年度新作《野草》将在北大百年讲堂进行北京首演。作为当芭团长以及这部作品的编导,王媛媛接受了新京报专访,除了解读新作以外,她也谈到了国内现代舞现状以及舞团的生存之道。
■ 人物名片
王媛媛 舞蹈艺术家,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团长。1995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并留校,后在加州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曾在国内外多个编舞大赛中获奖。她曾与张艺谋合作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冯小刚编排电影《夜宴》中的舞蹈,还受邀为包括中央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在内的舞团创作。2008年,她与韩江、谭韶远等不同领域的舞台艺术家共同创办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担任艺术总监及编舞至今。
新作 《野草》里这几篇诗意且充满隐喻
新京报:鲁迅的《野草》成为你新作品的灵感来源,它在哪些地方触动了你?
王媛媛:整部《野草》有同一种气质:生存。去年9月之后,舞团的生存环境让我有了这种体会,很多东西藏在内心,很难去诉说。
最初想做的是《彷徨》,后来觉得太具体,对编导来说空间小,对观众来说空间也小了。创作的解读不该是经由我手后出来的还是鲁迅,无论什么题材,都要经过自己内心的路径,把它化成你的。
新京报:鲁迅的《野草》有二十来篇,你只选了其中几篇,怎么选的?
王媛媛:从舞蹈呈现的角度考虑。这几篇最容易和舞蹈发生联系,它们都诗意且充满隐喻。这些隐喻折射到每个人心里也是不同的。
《影的告别》今年4月在北京首演,说的是你和影子的关系,控制与被控制;《死火》5月在丹麦皇家剧院首演,是和丹麦演员合作,他们的肢体我完全不熟悉,我看了都觉得不像我的作品,出来的东西很新鲜;排《极地之舞》时离苏州首演只有20天,我又在生病,从没这么紧张过,我坐在排练厅里哗哗掉眼泪,演员都在等着我,让我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理念 现代舞是思考,不是任何一种技术
新京报:你怎么界定“当代芭蕾”与通常意义上的“现代舞”?
王媛媛:芭蕾舞团觉得我们是现代舞团,现代舞团又觉得我们是芭蕾舞团。其实我们是一个现代舞团。从二十年前到现在,现代舞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几乎就是强调个性,这就演变成“我跳我的,你爱看不看,看不懂是因为你水平低”。我不希望这样,我想跟观众有更多共鸣。现代舞对我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编导脑子里的思考,不是任何一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