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精神”,16个字——“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自有其深度、高度、厚度、温度和力度。唱响“广西精神”不仅需要对“广西精神”博大内涵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还需要对歌词艺术的娴熟驾驭以及对八桂大地的一往情深。
为“广西精神”主题歌填词,并不是一件很讨巧的事。因为这类所谓“遵命文学”题材,弄不好很容易写成索然无味的“精神口号”。汤松波担任词作者的歌曲《八桂乐章》,可贵就可贵在作者没有停留在从字面上去罗列、图解广西精神,而是以物寄情、借景抒情、用情传情,在行云流水又激情澎湃的讴唱中,“广西精神”化作生动感人、意境如画、激情充沛、有血有肉的和美风景。
以物寄情,意象鲜明。任何精神都是通过其载体表现出来的,“广西精神”是八桂大地盛产出来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她深深烙在五千多万八桂儿女血脉深处,也寄寓在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者避开对“广西精神”的字面诠释,而精心选择最能代表“广西精神”的风物,以鲜明意象来一一契合“十六字”“广西精神”。“桂花”、“春水”、“红土地”、“铜鼓”、“蓝海洋”、“帆船”、“潮头”、“港湾”、“红豆”这些看似寻常的事物,都是广西文化的特有的精神符号,作者巧妙自如地镶嵌在歌曲里。咏物抒情,信马由缰;援形见神,心思浩渺。这些丰美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精神的巨轶,边看边唱,唱也好听、听也舒畅。
借景抒情,意境深远。《八桂乐章》以美好场景营造意境,缘深远意境来唱响精神。精神的光辉,摇曳在动人的风景里。“相约的季节铺满桂花香,相爱的心灵流淌春水长”,展现的是对外开放、团结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场景;“红土地飞扬铜鼓的激昂,蓝海洋浪涌远航的帆船”,展现的是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场景;“母亲聆听种子歌唱”,是一种爱的姿势,是广西各民族儿女与祖国母亲的深情相依。“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在种子的歌唱里格外让人感动。一花一叶、一山一水原本是自然的风景,在诗人的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人心诗情与景物景致互动对白,互相呼应,互相映衬达到融合。
用情传情,意蕴丰富。《八桂乐章》以小情传递大情,以人类珍贵的亲情、恋情,来传递广西人民爱国家、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和“团结和谐,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让人感受丰厚意蕴。比如词的开篇,就以“相约”与“相爱”,传递了广西每年在秋天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东盟“相约”、“相爱”共赢的美好情感;“母亲聆听种子的歌唱”,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里的“母亲”暗喻谁?显然是指伟大祖国。八桂大地“爱国奉献”的精神,得到了贴切而形象的展示。以情传情、言此意彼、含蓄生动,这首歌也就有了引人共鸣的“传唱力”。( 广西日报/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