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韶乐中和-二胡音乐教育家张韶

韶乐中和-二胡音乐教育家张韶
录入时间:2012/2/27 17:31: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著书育人双轨跑 桃李芬芳

  在改进乐器的同时,张韶还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二胡教育技法理论。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张韶在广播里举办二胡教学讲座,这在中国二胡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的里程。他开始编撰《二胡广播讲座》一书,这本书是我国民族器乐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科学的教材。1959年,此书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民乐教材的典范。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刻苦钻研使张韶对二胡理论体系有了深入研究,相继编写出《二胡讲座》、《二胡演奏法》、《二胡练习曲选》(合作,共二集)、《二胡广播教学讲座》等书。从50年代起至今已经出版了十几本二胡著作,共200多万字。为了方便盲人学生学习,他还编写了《盲文二胡讲座与练习》(1983年盲文出版社出版)。至今,张韶的著作总销量达到370多万册,发表的论文也有几十篇。他的广播教学、著作及教材对各地学生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大陆和港台学习二胡的人几乎每人都有张韶编写的教材

  张韶创编的作品也有很多,如《花鼓调》、《大河涨水》、《喜丰收》、《欢乐的草原》等二胡独奏曲和百余首练习曲。

  随着对音乐理论研究的深入,张韶意识到音乐艺术的发展需要众多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仅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二胡艺术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研究的。上世纪80年代初,张韶创办了二胡专刊《二胡研究》,并担任主编。1982年又与陈朝儒、周耀昆等人成立了“北京二胡研究会”(现更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当选为首任秘书长,这是成立最早的学术性、群众性的民乐组织。

  1980年,张韶调到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有很多学生慕名前来学习。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喜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人也会千里迢迢来北京跟他学琴。几十年的耕耘使他有了丰硕的收获,获奖的学生无数。目前活跃在全国各地舞台和教学第一线的二胡工作者,有很多都是张韶的学生及再传弟子。他为人谦和的个性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的家成了汇集全国各地二胡同行和演奏家的聚集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那狭小的寓所就成了大家畅谈艺术,探讨二胡发展的艺术沙龙。他热情地接待每位来学习的人,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知疲倦地为来访者提供帮助。

  演艺不辍声名远 琴艺圆熟

  在求索理论建设的同时,张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演奏中。诚如我国著名音乐家李凌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青年报》上对张韶的演奏所给予的评价:“张韶的二胡显然有很大发展……他的二胡行腔敏锐,感情真挚、朴实无华,富于歌唱性,音色优美圆润,乐曲处理恰如其分,他所表现的三首乐曲《光明行》、《拉骆驼》、《空山鸟语》处理细致……”。1953年,张韶在我国最早成立的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乐队首席、声部长。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没有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而是悉心研究借鉴各种民族民间音乐,江南丝竹、锡剧、沪剧、迷糊、碗碗腔、蒙族四胡、黄梅戏、京韵大鼓、京剧等都是张韶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使他的演奏博得国内外听众的一致好评,曾出访十多个国家进行演出和讲学,连续两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当时他演奏的乐曲几乎每天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成为最活跃的优秀演奏家。(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