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行业新闻 >> 西安雁塔区文化惠民再提速

西安雁塔区文化惠民再提速
录入时间:2012/3/20 11:3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雁塔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精神,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辖区内蓬勃开展的文化活动,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建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辖区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全方位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

  说起雁塔区的文化惠民工作,还是辖区居民的话更有说服力。3月16日,雁塔区2012年文化惠民年启动仪式在青龙寺遗址公园北广场拉开帷幕,家住附近的王秀兰大妈早早就带着孙子来占位子了,“元宵节我就专门带孙子来看表演了,今天又是我们区上的文化惠民年开幕仪式,节目好看的很。听说这个广场回头还要建成文化广场,还会搞更多的活动,住在这里真是有福气。”王大妈开心地说。

  和王大妈一样,今年,生活在雁塔区的人们将更多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区内的文化单位,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少儿艺术团、区美协、区书协等单位团体都将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服务和组织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区图书馆每月定期开展“图书进万家流动借阅服务”活动;成立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文理学院5支高校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驻区高校人才优势,打造大学生艺术展演品牌;聘请科学健身辅导员利用其艺术特长,深入社区、农村等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和艺术指导活动;举办雁塔区第二届群众艺术节暨首届社区群众艺术节,为老旧社区、农村、广场以及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等放映公益电影超过200场次;举办“红五月音乐会”、“乐在农家院”、“夏日激情广场”等活动。以雁塔区少儿艺术团为龙头,发展壮大民间艺术团体,年内整合成立雁塔区群众合唱团、秦腔艺术团、京剧团、歌舞团、交响乐团等,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全年文化惠民演出超过1000场次,形成区级大型活动年年办、街道特色活动月月有、社区农村(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丈八百姓书社的一位读者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没事就想打牌,现在没事就来看书,同样是休闲,但看书能开眼界,增长见识。经常在社区院子里利用健身器械锻炼的社区居民们,对近在身边的健身设施满意度都非常地高。2010年,雁塔区就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文体设施全覆盖。包括百姓书社在内的基层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器材安装已经在所有社区、农村全部到位,满足了全区人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今年,雁塔区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要求,加强区、街、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将在青龙寺遗址公园、明德门城墙遗址建设两个文化休闲广场,用3-5年时间打造雁塔标志性文化工程,规划建设包含文化馆、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少儿活动中心等各类场馆聚集的“雁塔文化广场”。争取中省资金新建文化信息基层服务点36个(社区29个、街道7个),积极推进基层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共享覆盖面,2015年底实现全区信息资源共享的全覆盖。

  重创新打造雁塔经济支柱性产业

  雁塔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东有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有高新区带动起来的现代休闲娱乐业、动漫创意产业、体育健身业等新兴的现代文化产业,中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群,以兴善寺、慈恩寺、青龙寺为核心的宗教旅游文化群。

  2012年,雁塔区以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实施资本撬动、板块推动、街区拉动、项目带动战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产业强区的转变。以雁塔美术街、艺术品交易中心为中心,以长安南路为中轴线,加快美院周边、电视塔周边和特色街区改造力度,围绕正在建设的省广电中心演播大厅和西安音乐学院演艺中心,建立特色艺术街区,形成文化产业聚集带。重点扶持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嘉汇汉唐书城、雁塔文化新天地、中国唐苑、匣子KTV等20家规模化、连锁化文化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同时,整合具有文化市场竞争力和潜力的文化企业,引导文化企业的经营方向向大众文化消费转移,培育文化消费新热点。

  “十二五”期间,雁塔区文化产业将以大雁塔、电子城、小寨、长延堡四个街办为重点,以特色文化产业为核心,实施“核心板块+外围产业联动”的发展战略,整体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25%以上,提高文化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雁塔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来源:西安日报/记者 许瑾)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