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歌舞团为庆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大庆,将打造一部名为《红太阳照边疆》的大型中国朝鲜族原创歌舞,这台歌舞将6月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后,将在全国开展市场巡演。
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歌舞
对于这部作品,总导演宋美罗说,他们的创作思想就是要体现原创及朝鲜族的原汁原味。他们没有外请一个人,从导演、编舞、演员到服装、音响全部由团里人担纲,大部分演职人员都是朝鲜族,声乐部分全部选用朝鲜族演员,因为朝鲜语演唱部分需要地道的民族语言,要的就是那个味。
宋美罗介绍,全部歌舞由古老的歌谣开篇,用故事赞美长白山的山好、水好、人好,通过朝鲜族的生活、劳动、情爱、礼仪全面展现朝鲜族民俗风情。作品一方面传承了经典,比如《闺女之歌》,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经获得过国际银奖;另一方面,创排时还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整台歌舞中,有《刀舞》、《扇之舞》、《盘索里》等,还把长鼓、象帽、牙拍等元素纳入歌舞,而朝鲜族代表性的民乐如筚篥、伽倻琴等也被融入其中,并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校团联姻让人才流动
排练的间隙,记者和演员金雪花攀谈起来,她是延边大学艺术系的毕业生,团龄已有7年,现在是舞蹈部的副部长。“我们全团人差不多都是校友呢。”她的话让记者感到好奇。原来,延边歌舞团有230多人,由于6年来和延边大学艺术系校团联姻,联合办团、联合办学,延边大学最优秀的学生源源不断充实到演出第一线,而延边歌舞团具有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业务尖子,在延边大学艺术系的教学中也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延边歌舞团副团长咸顺女是舞蹈演员出身,近30年的舞蹈生涯,让她成为具有编导、教学等多项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如今不仅是团里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兼任延边大学艺术系的教授,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延边歌舞团也是延边大学的第二课堂,在校学生经常到这里上实践课,好多崭露头角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在演出中获得了很高的奖项。学校和歌舞团之间打开了通道,艺术人才共用共享,校、团、人都充分受益。歌舞团像她一样在延边大学兼任教授的还有十几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业务尖子。
背靠政府面向大海
延边歌舞团是被保留事业性质的全国唯一朝鲜族艺术院团。团长孟哲学说:“国有院团也要闯出市场的广阔天地来,要背靠政府面向大海,才能保持长久不衰。”
据孟哲学介绍,他们实施民族艺术精品走向市场的战略,提出“立足市场,转变观念,向精品要效益,向市场要出路”,打破了过去民族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只能拿大奖、不能走市场的局面。 延边歌舞团通过竞标,自主创作编导的大型朝鲜族歌舞《长白山阿里郎》,不仅成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剧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还在3年的全国巡演中创造了18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是延边歌舞团建团50年演出收入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