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名家名曲 >> 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

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
录入时间:2012/3/29 10:38: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敦煌音乐,这些年也有兴起的苗头,除了敦煌古乐的破译和演奏,流行音乐中对敦煌题材也有所涉及,但是,像《敦煌音画》这样,以民族交响乐的形式来诠释敦煌题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还是第一次。

  《敦煌音画》源于敦煌

  2012年2月29日晚,观众期待已久的《敦煌音画》在金城大剧院拉开了首演帷幕。

  《莫高风铃》洋溢着悠远怀古的乐思,曼妙的音符将人带入朦胧的幻境,更有清脆的敲击声贯穿整曲,听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九层阁,听风铃空悬,御风而舞,发出“叮叮咚咚”的和鸣。在最初的构思里,这第一乐章原是要写《三危佛光》的。

  “三危”是古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尚书·舜典》就有记载:“窜三苗于三危。”三危山古时就有“状如千佛”的奇彩金光出现,而被当地人认为是神圣灵山,相传莫高窟的开凿就有可能源自三危佛光折射出的宗教幻想。

  采风改变作曲家们的创作构想

  在汽车开往莫高窟的路上,四面玄黄,满目狂沙,此时,忽有一阵阵清脆嘹亮的风铃声传入耳际,和音袅袅,使人心旌神荡,勾起诸多的遐思。“我对这个很有感觉,当即说我要写《莫高风铃》,那将比《三危佛光》更有意味。”国家一级作曲家、军旅指挥家景建树说。

  第二乐章取材于莫高220窟的《西凉乐舞》,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系主任张坚作曲,曲调时而舒缓悠长,时而跳跃灵动,将中原雅音与西域风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那生动优美的旋律中,视觉与听觉通感,似可见眼前有胡姬妖娆,翩跹起舞。

  《月牙泉的故事》充分诠释出了月牙泉的美丽与神秘,以独具特色的抒情慢板,勾勒出一种如梦如幻、诗意盎然的气氛,让人不由得坠入月牙泉那些古老的传说,又仿佛正漫步在那汪清泓月影中,心中淌过幸福和安宁。

  《大将军出行图》构思来源于莫高窟156窟的壁画,乐曲宏伟而壮观,生动展现了晚唐河西节度使张义潮统兵出行的宏大场面,中段则展现了吐蕃风格的舞曲和激烈交战的情景,音乐富有较大的张力。

  第五乐章《集市》则取材于榆林25窟,热烈而紧凑的小快板,渲染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历史透过重重影像在人们眼前交叠,依稀可见千年前,世界各地的羁旅商客在丝路重镇上互通有无、融洽相处的繁华景象。

  《飞天》是全曲中最动人的乐章,由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亲自操刀而成。

  赵季平以其满腔热忱,以音乐为刀、为笔,为人们勾勒出那遗世而独立却又深植于人心的“飞天”。“灵动飘渺、绚丽多姿而又富于浪漫色彩”,谈起这一乐章的时候,乐团的助理指挥李辉文只用了这短短4个字:“妙不可言”,颇有些佛家不可说的境界。

  《敦煌赋》是最后一个乐章,以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旋律抒发了对敦煌的感恩和赞美。“每个音符都是对敦煌的礼赞,对人类文明的膜拜。”创作者景建树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