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院校动态 >>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寒假赴海南采风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寒假赴海南采风
录入时间:2012/3/7 18:0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2012年1月15日至20日,作曲系教师一行二十余人,赴海南采风。先后对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首府通什市(现称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琼海、万宁、三亚等地进行了调查走访,采风侧重于海南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内容涵盖海南当地传统民歌、民族器乐、戏曲、群众音乐生活、音乐教育现状等多方面。

  作曲系教师此次的采风活动,得到了“中国音乐学院、琼州学院海南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琼州学院艺术学院党院办主任周小玲老师行程前就为大家初步介绍了海南黎族、苗族的基本概况,不同支系的民歌与舞蹈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当地人接触时的礼节与禁忌等情况,同时,还为采风团提供了重要的采风路线,为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海南省不仅有着椰风海韵的美丽景致,同时,传承数千年的当地传统文化,更赋予了她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在五指山,在琼州学院周小玲主任和谭月珍副教授的带领下,采风团乘车经过数小时崎岖山路,深入黎苗村寨,采访了当地的老艺人、黎族民歌的传承人王桂香及女儿王秀莲。黎族民歌产生并流传于海南岛黎族人民聚居地区,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我国民歌百花园的一枝奇葩。是当地民众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自娱自乐的一种娱乐方式,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与情感表达的真实面貌。老人和女儿一起为采风团演唱了很多歌曲,并介绍了黎族民俗、民风以及各种服饰等,使老师们对黎族有了初步了解。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采风团的采访重点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黎族竹木器乐。在黎族竹木乐器制作大师黄兆安先生的家中,大家见到了鼻箫、独木鼓、古老的牛角号、叮咚、口弓、哔哒、口拜等众多难得一见的黎族乐器,据黄先生介绍,他制作的乐器,经历了原始的、改良的及新创作的三个阶段,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这些乐器件件透着古朴与随性,每一件在黄兆安先生的手里、口中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黎族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

  通过这次海南采风,作曲系的教师们亲身体验了海南的艺术文化,当地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感受,收获良多,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针对此次采风后续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展开。(来源:中国音乐学院)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