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贻钧先生雕像
黄贻钧 (1915.5.4~1995.10.11 )江苏苏州人。出生于音乐世家, 生于苏州一个清贫的音乐家庭,从小接受系统严格的音乐教育,随父亲学习小提琴、风琴,又自学口琴二胡、京胡、扬琴、月琴、钢琴,甚至学唱京剧和昆曲。他从小接受系统严格的音乐教育,随父亲学习小提琴、风琴,又自学口琴二胡、京胡、扬琴、月琴、钢琴,甚至学唱京剧和昆曲。
18岁他在苏州善耕中心小学任音乐教师。 1934年秋他只身到上海,进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国乐队任演奏员,1935年在上海国立音专从黄自学习作曲,兼学小号,副科学大提琴和中提琴。1937年同时在上海工部局乐团任小号演奏员,1938年10月,他进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任演奏员,是最早加入此团的四位中国音乐家之一。
1941年毕业后,曾在上海艺术剧团、国风剧团任作曲和指挥。1942年随弗兰克尔学习作曲和指挥,1946年起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任小号、圆号演奏员。他还是最早从事中国电影、话剧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1948年任国立音专小号和管弦乐副教授。1950年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曾指挥过芬兰赫尔辛基交响乐团和前苏联国家乐团,是唯一指挥过柏林交响乐团的中国人。
新中国诞生后,他从指挥自己的作品开始了长期的指挥生涯。解放后该团改为上海交响乐团,从1950年起正式任该团指挥至今。五十年代在出访时曾指挥过芬兰、苏联等国家的交响乐团,获得较高的评价。四十年来曾指挥过从古典乐派到现代乐派的中外作曲的大量交响乐作品。1981年曾应卡拉扬领导的柏林交响乐团邀请,在西柏林举行了该团建团九十九年以来第一次与中国指挥家合作的音乐会,并受到了赞赏。他的指挥严谨、细致,层次清晰,线条分明,动作干净利落。是有影响的老一代交响乐指挥家。
黄贻钧先生曾指挥过从古典乐派到现代乐派的中外作曲的大量交响乐作品。指挥演出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等欧洲作曲家的交响音乐外,热心演出中国作曲家诸如冼星海、贺绿汀、丁善德、瞿维和朱践耳等人的交响音乐;其中许多是首演。并积极从事指导训练乐队的演奏;指挥普及性的交响音乐会。曾出访芬兰(1956)、苏联(1958)和联邦德国(1981),分别指挥赫尔辛基交响乐团、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和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出。黄贻钧是中国第一代交响乐指挥家,是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