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保生对笛子演奏的基础理论也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许多技术领域如用气、用舌、运指、组合等方面更新了观念,改变了提法,使之更加理论化、科学化。他著有多篇论文《关于笛子演奏的气流分裂问题》、《论笛子演奏中不同声曲的不同位置》、《论笛子演奏中舌头的基本运动形态及其应用》等。特别是1995年,应人民音乐出版社之邀专门撰写了《宁保生笛子曲集》一书,其中以20几个专题对笛子演奏的理论和技法做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其中含笛子曲8首、箫曲2首、巴乌曲1首、新篪曲1首。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笛子演奏的实践与规范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并在其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2001年,宁保生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对原来的作品重新审视、修改、增删,使之成为精品,同时创作出新作品若干;2005年,在南京组建成立“和静飞竹”中国式的边棱吹管乐组合,并创编了《茉莉花》、《康定情歌》、《九九艳阳天》三首笛子四重奏曲,现已录制出版。2007年,利用阳燧镜的光学原理发明了燧箫,燧箫的音色可与传统洞箫媲美,但其音量大大优于传统洞箫,音域可达两个八度零一个四度。
宁保生先生曾多次出访英、美、日本、法、德、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并曾多次在国内、英国及台湾地区进行讲学,均受到一致好评。
宁保生的乐曲创作题材广泛,祖国大地,东西南北都有涉足,既有反映水乡丰收的美景,也有描绘辽阔草原的画卷;既有取材古老南音的遗风,也有来自天山的笛音;既有中原大地的豪迈,也有西南竹林的风情。在演奏形式上多种多样,有独奏、有重奏,并为民族边棱吹管乐重奏组的组建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品创作涉及乐器种类多样,有笛子、巴乌、葫芦丝、洞箫、燧箫、新篪、唢呐、二胡、柳琴等,并有多首声乐作品。是中国民乐界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其众多的音乐佳作之中,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可谓最具代表性,这首乐曲创作于1975年,湖南民歌风味十足,被列为中国竹笛十大名曲之一,并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笛子独奏曲之一和中国笛子界演奏最多的乐曲之一。
宁保生作品
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节日》、《柯尔克孜民歌变奏》、《乡恋》、《雅韵》、《草原抒情》、《水乡丰收人欢唱》、《南音抒怀》、《情系三晋》、《茉莉花变奏曲》
笛子二重奏:《童谣》
笛子四重奏:《茉莉花》、《康定情歌》、《九九艳阳天》
洞箫独奏曲:《竹林月夜》
燧箫独奏曲:《那就是我》
新篪独奏曲:《梦》、《梅花三弄》、《阳关三叠》
唢呐独奏曲:《芙蓉国里尽朝晖》、《中州韵》
葫芦丝曲:《情深谊长》
巴乌、葫芦丝同奏曲:《三根竹子一般高》
二胡独奏曲:《古城幽思》
柳琴独奏曲:《古城抒怀》(以上两首已由新加坡、香港录成CD片发行)
轻音乐作品:《流水》、《黄梅调》
声乐作品:以笔名肖然发表了数十首作品,其中与张立昆先生合创的作品《高山顶上修条河》荣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