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马生采
上世纪50年代,青年时期的他是第一拨儿将西洋音乐融入戏曲音乐的作曲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年时期的他是赵季平的忘年交和最佳搭档。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关注着戏曲、秦腔的发展变化……他就是曾为100余部歌剧、话剧、戏曲谱写音乐的陕西省知名作曲家马生采。
眉户调里加西洋乐
这位朴实善良的老人格外谦虚低调,虽然他青年时期就谱写了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还曾经与秦腔音乐家薛增禄等合作为《罗汉钱》《志愿军的未婚妻》《迎春花开》等剧目谱写音乐,他参与创作的《屠夫状元》《杏花村》《万家春》也曾分别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国亚洲宣传中心拍摄成电影。但他总是说,自己这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贡献,那点成绩根本不值得宣扬,获得的奖项也几乎都忘干净了。而且每次说到自己的得意之作时,他都不忘特别叮嘱记者:“这可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啊。”
马生采的艺术创作与延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是陕北佳县人,1948年,年仅19岁的马生采进入中共绥德分区党校学习,因为在文艺方面还有些能耐,就转学到了绥德师范文艺班。当时,马生采已经会演奏笛子、三弦、二胡、板胡等很多种乐器了。当时西北民众剧团、鲁艺都陆续离开了延安,组织上就安排他到陕北文工团当了一名演奏员。但光摆弄乐器他觉得不过瘾,要是能创作出一段段美妙的乐曲才是真本事呢。1950年,马生采来到了西安,在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系统地学习了作曲知识,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陕西省文工团。1953年,陕西省文工团改建为眉户剧团,马老就开始与戏曲音乐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